】 【打 印】 
走好優質民主路 香港未來可期
http://www.CRNTT.com   2021-12-21 11:09:40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據大公報社評,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民主發展的裡程碑。筆者親身現場參與投票,感動與激動交集,欣喜與期盼叠加。回顧香港自2019年的黑暴之“亂”到2020年的疫情之“萎”,再到2021年的政治之“治”與社會之“興”,香港正回到正軌,在嶄新的歷史方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書寫自己的發展新篇章。

  從現場來看,臨近選舉之前,在路上隨處可見的巴士宣傳,花車巡游,候選人的彩旗和街頭派發的傳單,形成了有序競爭,和諧進取的政治新風貌,一改過去混亂撕扯,如雜耍般的政治拉票和作秀。在選舉當日,投票形式上沿用選委會選舉起推行的電子派票,并增加了關愛隊。此外,港鐵、九巴、新巴城巴及電車與特區政府合作,推出免費乘車優惠,鼓勵市民上街投票,感受香港新風貌,分享民主新進程。可以說,19日的選舉是香港特區的喜事,是敞開門的好事,是值得敲鑼打鼓來慶祝的稱心如意之事,今次選舉是徹底地立下了“愛國愛港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的政治規矩,也讓我們對香港未來的發展和生機有了更多的期許、信心和希望。

  香港走的是一條優質民主路。這條路以“為民謀福祉”為重點,以香港繁榮穩定,國家主權利益為焦點。回首港英管治時期,香港市民不要說民主和自由,就連基本選舉權利都沒有。英國以《香港殖民地憲章》作為管治香港的法律依據,在管治層面基本上是實行“一刀切”的直接任命。尤其是香港總督的職位,是英國政府在香港的全權代理人。直至1982年,中央就香港問題與英方進行談判,港英當局才正式推行代議政制,設立了區議會,開始完善選民身份機制。

  事實上,香港是在回歸祖國懷抱之後才開啓了民主新紀元,中央政府始終都是香港民主的堅定支持者和推動者。無論是“愛國者治港”原則的重申還是國安法的“一錘定音”,香港的民主必須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為重中之重,才是適合香港的優質民主,才能走出香港的道路自信。<nextpage>

  給了亂港勢力一記響亮耳光

  前日每位選民投的是對香港高度負責任的選票。每一位參與選舉的市民,不僅構成了香港民主進程的重要一分子,自覺實踐了自身的公民權利與責任,更是為愛國愛港的事業出了一分力,盡了一份心。地方選區累計1350680萬人投票,投票率30.2%;功能界別70490人投票,投票率32.22%;選委會界別的投票率高達98.48%。可以說,香港市民是用自己的行動,“回敬”了那些“唱衰香港”的反中亂港勢力及歐美國家一記響亮的耳光。井然有序的選票隊伍,踴躍上街發聲的普羅大衆,都體現出香港社會對良政善治的熱切盼望,他們對此次立法會選舉重要性的參與與肯定,也正正是對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擁護。

  但若是仔細觀察是次不同功能組別選舉的投票率,在會計界、教育界、醫療衛生界以及社會福利界出現了“大反差”的低投票率──這反映出完善後的新選制,雖是“新”但沒有完全“化入”部分香港人的心。換言之,如何把新選制及其所推動的政治新風氣從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香港一些人骨子裡的“心服口服”,如何在“愛國者治港”的新時代完成香港人心的全面回歸,這是香港社會進步的重點和難點,這也同時在提醒每一個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和特區管治者。

  筆者在投票現場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的時候,表達了自己的心情:“我們期待新一屆立法會與特區政府在立法與行政方面契合、互動、高效、有為,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以人民為中心,共同促進香港經濟發展,共同為香港市民謀福祉!”沒有了為反對而反對,而是為了愛國愛港而投票;不再為黨派之爭而消耗甚至犧牲香港的前程,而是為了更好發展香港而坐下來認真審視用心投票。香港不眠之夜,因為此為涅槃,此時為新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