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實現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1-12-22 15:51:15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要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與時俱進、科學決策,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形成了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形成了國土空間布局更加優化,東西南北中縱橫聯動,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但也要看到,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區域發展任務艱巨繁重,並且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既支持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進一步強化國際競爭優勢,也要幫助欠發達地區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各地宜糧則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根據各自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實現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

  其一,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建設現代化國家,從空間形態上,要形成符合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的空間格局,該開發的區域要有序有度高效率開發好,該保護的區域要堅決保護好,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從我國實際出發,要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總體部署,同時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不斷完善和優化主體功能區制度。既要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區域空間格局,還要根據各區域發展的不同需求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優化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既要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劃分政策單元,對重點開發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等制定差異化政策,分類精准施策,還要以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能源資源富集地區和邊境地區等承擔戰略功能的區域為支撐,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和邊疆安全,與動力源地區共同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其二,以城市群建設促進區域內部協調發展。新發展階段,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為重點,增強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帶動全國經濟效率整體提升。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為重點,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在中西部有條件的地區,以中心城市為引領,提升城市群功能,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區域。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中,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而言,要加強三省市之間的產業分工和產業協作,釋放出協同發展潛能;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而言,要充分發揮大灣區不同城市產業優勢,構建高端引領、協同發展、特色突出、綠色低碳的開放型、創新型產業體系,加快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而言,則要以一體化高質量為重點,構建規則協同、產業合作、設施共建、服務共享、政策聯動的一體化新格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典範;對於成渝城市群發展而言,需要提升兩地產業融合發展與集聚水平,成為巴蜀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等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