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處理好辯證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1-12-31 09:36:22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正確處理好變局與新機、內需與外需、消費與投資、發展與安全這幾個辯證關係。

  處理好變局與新機的關係

  變局中孕育新機,這是對經濟發展大勢的科學判斷。立足新發展階段,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變局中有新機,挑戰與機遇並存。變局應對好了,就能防範化解風險,做到臨危不亂、危中尋機;定力保持好了,就能抓住機遇,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從國際形勢來看,在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各國內顧傾向上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如何衝破已有困局,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就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解答的重大課題。從國內情況來看,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雖然經濟發展面臨各種壓力,但我國經濟韌性強、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可以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面對國際風雲變幻,我們必須辯證處理變局與新機的關係,在大變局中把握新機遇。既要堅持自主創新,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又要全面利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只有充分調動和運用好國內外形勢變化帶來的一切積極因素,發揮我們的獨特優勢,才能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處理好內需與外需的關係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是對經濟發展動力的深刻認識。內需與外需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正確認識內需與外需的辯證關係,不僅能增強國內循環的主體地位,而且有助於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的自覺把握。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以國內循環為主,進出口占國民經濟比重很小。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主動融入國際大循環,形成了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擴大內需戰略的導向下,我國對外貿易的比重以及我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均發生了變化。2019年,對外貿易依存度下降到31.8%。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0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我國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並不是被迫之舉,而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還要看到的是,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要搞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要構建一個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內需與外需的雙輪驅動旨在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辯證處理好內需與外需的關係。既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又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是要加快培育好、完善好、發展好完整的內需體系,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二是要通過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著力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從而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當然,擴大內需並不是放棄外需。要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從而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更好爭取開放發展的戰略主動。只有堅持內需與外需兩手抓,才能提升我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