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盧信昌:美國2022年政治氛圍與經濟前瞻
http://www.CRNTT.com   2022-01-09 00:24:10


 
  再則,根據美國勞動部資料顯示,從本世紀以來勞動參與率的下滑已然成為趨勢。前述討論行業獲利與實質產出的比對,準此可看出確有產業汰弱擇強之後,經營風險與成本轉嫁能力的增強。此外,一旦生產與服務流程自動化漸趨成熟、普及,那麼以資本密集來取代人力之後,企業獲利和其市占規模也會增加。

  就通膨成因來看,緊急、短期的政策性補貼,再加上量化寬鬆之下的財富移轉效果,來自需求推動的因子很明顯。因此,關於通膨預期與嬰兒潮世代就業退場,一度在美國學界與智庫圈引發的有或無?對於經濟復甦能有多大的限制和影響?學者之間的爭執不休,就能被完整的理解。

  最後,目前最被看重的總體經濟影響因子,除了聯準會縮表和減少流通貨幣數量,就數拜登預算案與政策推動後的長遠影響。於拜登總統的氣候政策背後,則是要促進電動車的產業發展和充電基樁的公共投資;但這樣的一石二鳥策略,於過往的美國政壇卻很少能有重大成果的收割。就以充電基樁的鋪設來看,因為拜登基建預算案在國會被大幅做了刪減,原本設計安裝的快充站,如今卻只能改安裝一般的充電基樁。

  三、結論與後續關注

  一旦在土地與動線規劃都做投入之後,牛步化的充電效率不是趕走客人,就只是成為商業區內的停車場。即使基樁預算是由聯邦政府做補貼,但在商言商的業界,不論加油站或是百貨公司,可不會樂意看到這樣龜步的土地使用。何況涉及到社區營造與中等學校改建的預算案,如今在參議院內卡關;金融分析師的立即做下修,適巧反應出本文的資料解讀。

  而向來以口給善辯為榮的民主黨策士,克魯曼先生(PAUL KRUGMAN),最近在紐約時報的評論上終於承認通膨來了;但他也同時反問,能持續多久呢?誠然,於反應家庭所得和政府支出的整體暴增之外,物價指數的長期走勢與終極影響還需要分辨出:需求增加是否有來自消費信心的支持?是否有廠商持續投資與在技術創新的突破?抑或僅只各種類型的稅賦和存活的優勢廠商,於其市場力量的擴大與在利潤攫取的影響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