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規範算法推薦解決了哪些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2-01-09 09:02:19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規定》要求,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向用戶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

  在移動互聯網高度普及的今天,智能算法已經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它能精准地向用戶推送所需要的商品、內容或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特別是對於有“選擇困難症”的人群來說,算法推薦是一大福音。學者米歇爾•威爾遜曾將算法比喻為菜譜,只有遵循食譜所設立的步驟和指令,按照要求篩選和搭配食材,才能做出指定口味的菜肴。不過,算法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困擾,比如算法歧視、算法黑箱、算法壟斷以及算法對個人權利侵害等問題。

  首先,算法推送容易使用戶陷入信息繭房。以往我們在獲取信息或者商品時,需要在搜索引擎或者電商網站上反覆篩選和比較。而現在,推薦算法已成為信息過濾的一種重要手段,算法驅動模式會根據用戶發布的內容、瀏覽痕跡以及購買記錄等行為數據,主動推送個性化的資訊和商品。

  這種“你是誰”決定了“推薦給你什麼內容”的邏輯,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信息繭房,即人們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信息。這種信息繭房的“囚牢”會使人的知識維度趨於狹窄,也會使用戶沉迷於“娛樂至死”的汪洋大海。

  此外,算法歧視會區別對待不同的消費群體。過去,商家會借助價格的區分來獲取不同消費者的青睞,比如圖書出版商會發布精裝版和簡裝版兩個版本。而如今的算法推薦模式將商家的價格區隔手段隱藏到了後台,即不同消費者享受相同的商品或服務可能被收取不一樣的價格。其中,最典型的表現便是大數據“殺熟”。

  互聯網平台借助數據挖掘技術,可以獲取海量的用戶數據,如瀏覽記錄、購買記錄、興趣標簽、地理位置以及手機型號等,並對不同的用戶進行精准畫像,由此採取差異化的產品推薦及定價。例如,使用一些打車軟件行駛相同的路程,平台老用戶的價格會高於新用戶。這種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充斥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之中。

  算法對於互聯網平台勞動者也存在壓榨。算法技術不僅可以從消費者的手中獲利,同時也在攫取平台勞動者的價值。比如,互聯網打車平台同時掌握司機和乘客的數據,平台可以據此約束司機的勞動行為。此前,外賣員“被困在系統裡”的現象也引發熱議。外賣平台借助系統的數據、算法和模型,將騎手每單的送餐時間以分鐘為單位進行控制,使其每一分鐘的時間價值都被“充分利用”。

  此次,國家相關部門出台規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從根本上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避免用戶被算法“算計”。互聯網平台也要以此為契機,在追求利益的同時更要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黃駿(武漢市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