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做大15分鐘養老服務圈,提升老人幸福感
http://www.CRNTT.com   2022-01-15 08:41:47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在《“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請問《規劃》如何統籌建設適應老年人需求的公共服務體系?在服務老年人方面又做了哪些安排?對此,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人李邦華作了解答,並提出推動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1月11日澎湃新聞)

  “15分鐘養老服務圈”,既化解了居家養老的不足和不便,也大大減輕了子女的陪護壓力,是積極應對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後公共服務面臨新需求與新挑戰的民心之舉。在去年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到2025年,“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逐步完善。各地政府需要支持增加供給,做活普惠性養老服務,做大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做大15分鐘養老服務圈,構建村居養老服務體系是關鍵。養老是重要的民生福祉,也是剛性需求之一。知需而行,才能精准供給服務和滿足需求。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統籌構建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著力發展鄉鎮(街道)、村居兩級養老服務網絡,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設施。在全覆蓋的基礎上,推進長者之家、社區護理站等“多點開花”,保障養老服務均衡普惠。

  做大15分鐘養老服務圈,還需鼓勵多方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需要硬件設施建設“托底”,而底性養老服務需要政府部門承擔供給的主要責任,特別是要實施特困人員的供養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達標工程,確保養老服務不落一人。同時,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通過引入市場機制,促進養老服務與相關服務業的融合發展,促進養老企業的連鎖化、集團化發展,撬動“銀發經濟”釋放活力。

  做大15分鐘養老服務圈,要注重隊伍培養促進服務上水平。想要15分鐘養老服務圈運行好,不僅要設施足、項目全,更離不開一支穩定的服務隊伍。基層社會組織是溝通政府、市場、社區、家庭的紐帶,因其運作靈活,更加貼近服務對象的需求,能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未來要積極發揮基層社會組織的作用,堅持公益性、志願性與商業性、有償性相結合,通過養老服務專業化,實現養老服務靈活精准供給。

  群眾有所需,政府有所應。做大做好15分鐘養老服務圈是擦亮惠民城市招牌的不二法門,是閃著金光的民心工程。為群眾辦實事好不好、實不實,老百姓自會用腳投票,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成效說明一切。樂見越來越多“穩穩的幸福”走進老人的生活,讓更多高質量養老服務提升老人幸福感。

  來源:東方網  作者:孟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