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理性看待財政超收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22-01-31 09:02:26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財政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與2021年3月份全國人大批准的預算收入目標相比,超收約4800億元,引起社會普遍關注。

  財政收入的實際完成數與之前預算收入數不一致,在預算執行中並不少見。預算法規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和單位,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及時、足額徵收應征的預算收入”。預算報告確定的預算收入數很大程度上是“預期數”,徵收部門和單位徵收稅收、非稅收入,遵循依法依規、應收盡收原則,實際完成數往往和預算數難以完全一致。實際完成數超出預算數時為“超收”,反之則為“短收”。

  不過,在當前發展承壓情況下實現一定規模超收,是否還屬於正常現象?這就需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2021年的財政超收是如何實現的?年初預算報告中,收入預算安排是根據相關經濟預期指標測算的。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1%,高於年初確定的目標。正是超預期的經濟增長,為財政增收提供了堅實基礎。

  還應看到,2021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漲幅較高,而我國稅制結構以流轉稅為主,PPI上漲會帶來流轉稅收入的明顯增長。從作為納稅主體的企業來看,營業收入和利潤保持較高水平,直接帶來了稅收增長。可以說,財政超收反映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和企業生產經營明顯改善、效益穩步提升。

  其次,財政超收是否增加市場主體負擔?稅收和非稅收入主要來源於企業,但財政超收是在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的基礎上實現的,沒有增加市場主體負擔。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等因素影響下,企業面臨較大困難,國家實施減稅降費等一系列紓困解難政策。最新統計顯示,2021年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有效助力企業減輕負擔、應對挑戰。工信部對2.5萬家中小企業調查問卷顯示,92%的企業認為稅費負擔減輕。廣大企業對減稅降費也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通過實施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效培養稅源,財政超收並非通過增加市場主體稅費負擔的方式實現,反映的是“放水養魚”而非“竭澤而漁”的成效。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2年我國將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

  再次,財政超收是否意味著收支矛盾化解?近年來,面對疫情衝擊、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收支一直處於緊平衡狀態,一些地方甚至收支矛盾突出。雖然2021年財政收入實現超收,但其中包含了上年基數較低的因素,如果與2019年相比,增幅則為6.4%,兩年平均增長3.1%,增幅低於GDP增長。同時,當前穩增長任務很重,需要保持較高支出強度,重大戰略任務、重大項目和基本民生等都需要資金保障。為此,財政收支形勢依然較為嚴峻,需要繼續堅持過緊日子。同時,要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大力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財政超收必須依法、科學管好用好。對於2021年的超收收入,財政部按照預算法規定全部用於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是為實現宏觀調控目標、保持年度間政府預算的銜接和穩定而設置的儲備性資金。這個資金“蓄水池”大了,將為2022年更加精准、可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提供有力保障。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