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京冬奧會 這樣實現用雪自由
http://www.CRNTT.com   2022-02-11 09:30:30


 

  相比物理特性更為多變的天然雪,人工造雪可控性更高。人造雪經過擠壓、平整、注水後,更容易被制成可供比賽的雪道。

  張海洋舉例說,比如崇禮萬龍滑雪場的U型槽場地,根據冬奧會比賽要求,其雪槽的長度要達到150至170米,寬度要達到19至22米,深度則要到6.7米、坡度要達到17至18度。要想塑造出這樣一個場地,不僅需要大量的雪,而且為了精准的坡度,還要控制好雪的濕度。“場地工作人員會檢測雪的含水量,只有將含水量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才可保證在一定的溫度下,U型槽場地能一直保持這個形狀、不產生形變。”張海洋說。

  此外,冬奧會在短時間內的耗雪量較大,光靠老天爺“賞飯吃”顯然不靠譜。

  在1980年舉行的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人造雪第一次出現在了冬奧會場地,就是因為這年冬季,普萊西德湖雪量少的緣故。

  國際雪聯文件《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場地設計要求》指出,滑雪障礙追逐賽道需保證約71500立方米的雪量,當這一數字加上融化系數後,將達到107200立方米。即使是面積較小的大跳台賽道,也需維持至少11000立方米雪量。

  張海洋說,這麼大的用雪量,單靠運輸,成本實在太高。若靠自然下雪,需要連續不間斷地下幾十天的大雪。而且滑雪場地每天都需要塑型維護,也需要大量的儲備雪,因此一定要人造雪來幫忙。

  人造雪用料有兩大要求

  “造這麼多的人造雪需要大量時間,因此本屆冬奧會為了保障賽事用雪,很多冬奧滑雪場從2021年11月底就開始進行人工造雪,造雪時間持續到2022年1月。”張海洋說,人工造雪的重要工具就是造雪機,它可以模仿天然降雪的過程,將水變成雪,但和天然成雪過程有所區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