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外儲數據折射國際收支新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2-02-13 09:27:34


展望下一階段,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仍有望保持平穩。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16億美元,較2021年末下降285億美元,降幅為0.88%。1月以來,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下跌,估值因素成為外儲小幅減少的主因。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文章分析,不過,如果把目光再投射遠一點,則可看到,自2017年初以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基本呈窄幅波動態勢,最近9個月連續維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水平。外儲規模保持平穩漸成常態,折射出中國國際收支的新特征。

  其一,國際收支高順差對應外匯儲備高增長的模式已經改變。2014年之前,中國基本上保持著經常項目與金融項目雙順差格局,其結果是外匯儲備的持續累積,2014年中一度接近4萬億美元的歷史高位。在2015年“8•11”匯改後,匯率走弱和資本外流叠加,非儲備金融項目出現較大逆差,拖累外匯儲備明顯縮水。

  自2017年起,中國國際收支差額占GDP比重逐漸回落。其中,經常項目繼續保持順差,但在國家加大進口力度之後,順差規模較之前已明顯收窄。金融項下跨境雙向投資保持活躍,資金流出與流入大體保持均衡。扣除誤差與遺漏項之後,外儲流量保持小幅波動趨勢,外儲存量則在匯率折算、資產價格、投資收益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基本保持平穩。

  其二,儲備資產在對外金融資產中的比重合理回落。2016年之前,外匯儲備是中國對外資產的主體,其占比一直在半數以上,但此後延續回落勢頭,2021年9月末已降至三分之一強的水平。相應的,中國銀行、企業等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比重則明顯提升,逐漸成為對外資金運用的主體。兩者的此消彼長,既有助於優化中國對外投資及收益結構,也有助於提升對外資產負債的匹配度。

  文章認為,這一轉變的關鍵,則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在不斷完善。在新的形成機制下,匯率雙向波動幅度加大,彈性明顯增強,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的必要性變小,外匯儲備走勢更為平穩。隨之而來的,則是基礎貨幣的投放方式從外匯占款的被動投放轉向公開市場操作的主動投放,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明顯提升。

  文章指出,展望下一階段,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仍有望保持平穩。從中長期看,中國將在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之下努力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短期來看,考慮到美聯儲政策轉向可能推動美元升值,估值因素或對外儲規模帶來壓力,但中國出口仍有韌性,資本外流壓力不大,有望繼續對外匯儲備規模形成支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