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炒作烏克蘭局勢 美歐各懷心腹事
http://www.CRNTT.com   2022-02-15 10:27:26


1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右)在巴黎總統府愛麗舍宮迎接來訪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來源:新華社)
1月19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左)在基輔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來源:新華社)
 

  歐洲重“滅火”

  歐洲多國政要近期積極斡旋烏克蘭局勢,其中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2月7日、8日先後訪問俄羅斯和烏克蘭,12日與普京通電話,以及德國總理朔爾茨本月7日訪問美國等。朔爾茨還定於14日、15日訪問烏克蘭和俄羅斯。

  雖然歐洲方面也在對俄放話威脅制裁,甚至與美方就此進行協商,但態度與美方還是有所區別。比如,朔爾茨訪美期間,拜登公開稱,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將讓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終結”,但朔爾茨一直沒有鬆口承諾會支持終結這一項目。

  同時,在外交斡旋中,歐洲國家更傾向於尋求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對俄強硬施壓。比如,馬克龍在他的幾輪外交活動中,對俄羅斯的安全關切表示了理解,並就未來歐洲的安全機制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德法兩國還與俄烏重啟“諾曼底模式”會談,試圖推動實施2015年達成的新明斯克協議。本月8日,德國、法國和波蘭領導人在柏林會晤,三方強調應與俄羅斯保持對話,避免歐洲陷入戰爭。

  此外,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12日發表聲明強調,歐盟和歐盟國家仍在就烏克蘭局勢協調行動,歐盟外交機構仍在基輔繼續運轉。博雷利這一表態與美國撤離使館人員和在烏公民的做法明顯有別。

  考量差異大

  分析人士指出,歐美應對烏克蘭危機方式的不同,暴露出雙方在地緣戰略上的深度分歧。拜登政府內政成績不佳,要利用烏克蘭議題轉移國內民眾注意力,同時還通過把俄羅斯打造成共同敵人來拉攏和捆綁歐洲盟友,從而維持由美國主導和掌控的歐洲秩序。因此讓烏克蘭局勢保持緊張有利於美國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