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加強南南合作 共促農業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2-16 10:04:21


 
  用“小技術”實現大豐收

  男人扛著鋤頭鋤地,一步一個坑,女人跟在身後,從手中的袋子裡掏出一把種子,撒在坑裡……2011年,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團初到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佩雅佩雅村,看到當地農戶種玉米的這一方式,頗有些吃驚。這種傳統的種植方法低效且辛苦,收獲也不多:畝產量只有60公斤左右,農戶甚至難以實現自給自足。同期,中國農村玉米平均畝產已經是這個產量的10倍以上。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是專家團領隊。經過細致觀察和調研,李小雲和專家們發現,當地玉米果穗的頂部禿尖、穗粒數少的概率比較低,這說明土壤自然肥力的供給還是充足的。根據中國農業精耕細作經驗,中方團隊設計了以合理密植為核心,輔以間苗補苗、中耕除草保墒、培土等一整套種植方案,對當地村民進行株距、行距、點播、精播培訓,僅僅改變了當地粗放的耕作模式,畝產量就增加了兩到三倍。

  從廣種薄收到精耕細作,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小技術”讓佩雅佩雅村農戶獲得豐收,這套密植方案也逐漸推廣到更多村鎮。截至2021年,該項目已在莫羅戈羅省10個村子推廣示範。“最大的變化是,我們全家都能吃飽了!”穆達·門戈托是麥迪格瓦辛巴村的農民,3年前加入了種植示範戶隊伍,他興奮地說:“我現在的收成是以前的4倍。中國專家還教我們如何進行品種改良,把富餘的作物精加工後拿出去賣。我們的收入增加了好幾倍,已經蓋起了自己的房子!”

  10年間,莫羅戈羅省農業廳高級官員埃文斯·甘比西見證了當地農民生活的顯著改善。“現在,莫羅戈羅省上萬人擺脫了貧困。”甘比西說,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國農業技術為坦桑尼亞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在坦桑尼亞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期待與中國朋友深化合作,創造更多驚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