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為共建“一帶一路”培養語言人才
http://www.CRNTT.com   2022-02-19 16:29:39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網評:為共建“一帶一路”培養語言人才

  來源:人民網 作者:於秋陽

  語言作為溝通工具,是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培養掌握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熟練運用外語、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的國際化人才,有針對性地培養‘一帶一路’等對外急需的懂外語的各類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語言作為溝通工具,是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的基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外語人才的儲備和培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語言多種、文化多樣,很多地方的通用語言或官方語言屬於“小語種”。目前,我國的小語種人才儲備相對欠缺,加快與優化人才培養的必要性日益凸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小語種,不僅要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教學等方面持續完善、加大投入,同時要為學習小語種的學生在實習、就業等方面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保障。特別是要為包括小語種在內的外語專業人才更好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搭建平台、暢通渠道。讓外語人才有更大的舞台、更廣闊的天地,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其中,為共建“一帶一路”奉獻青春和力量。

  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無論是推動“硬聯通”“軟聯通”還是增進“心聯通”,都需要以語言服務作為支撐,也離不開建立在語言研究基礎上的國別與區域研究。這要求我們培養的外語人才不僅要掌握語言,更要對語言背後的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習俗習慣等加以深入的理解認識與調查研究。特別是在推動規則銜接和加強政策協調方面,語言背後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因素顯得更加重要。只有熟悉當地政策與國情、了解當地歷史和文化,並通曉國際規則、熟練運用外語、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才能在相關領域的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培養更多具備法律、經貿、金融、管理、科技、歷史、新聞等專業背景的複合型、應用型外語人才,已經成為高校外語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培養跨學科的複合型外語人才,不僅是推動具體合作的需要,也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精准傳播取決於有效敘事,有效敘事依賴於語言通達。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受眾,只有用他們聽得懂、能接受的語言深入闡釋共建“一帶一路”的理念、原則、方式等,才能真正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就要求外語人才不僅要充當語言的翻譯,更要充當文化的使者,以多語種為基本工具實現分眾化、精細化、定制化的精准傳播,激發情感共鳴和價值共鳴,更好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從而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