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對各種“奇葩險”須下狠手治理
http://www.CRNTT.com   2022-02-23 09:14:46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買了“新冠隔離險”,要求理賠時被告知,“已經被確定為中高風險區”的不予賠付;買了分紅型理財保險,10年過去了,發現拿到手的錢還不如繳納的保費高……記者近日調查採訪發現,保險套路多,文字遊戲在保險銷售中較為普遍,誇大宣傳、誘導投保、理賠難等問題讓不少消費者深受其害。(據2月19日《法治日報》)

  類似的“新冠隔離險”看似實用,但從根本上來講,還是忽悠人的。“只要9.9元,新冠隔離一天發150元”“隔離一天補貼1000元,躺賺上千元”“只要一瓶水的價格,以防萬一買個安心”……而事實上,據不少消費者表示,買了此保險後存在被隔離卻無法理賠、理賠證明材料嚴苛無法提供等諸多問題。而類似的“奇葩險”在現實中並不稀缺。

  對市場中出現的“奇葩險”不能小覷。因為,一則,會讓消費者的權益受損,比如,隨意停售、增值服務和口頭承諾等套路層出不窮,成為擺在投保人面前的一個個“坑”;二則,也會擾亂市場秩序,讓正規保險產品受到影響,甚至讓消費者不再信任保險;三則,也容易滋生不法行為的出現,比如,套路個人信息謀取不法之利。

  對“奇葩險”須下狠手治理。據悉,近日,銀保監會財險部發布《關於規範“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針對“隔離保險”宣傳不實、理賠困難等問題提出了規範性要求。而更重要的是,市場監管部門要持續發力,既為保險產品創新保駕護航,又要對不法行為給予有力打擊,切實維護好市場秩序以及消費者權益。

  從投保人的角度來講,也應注意規避規避保險套路。最為基本的,要認清保險銷售行為合法與否。同時,購買保險過程中如果出現誘導購買、強制購買等,都屬違規行為,監管機構將作出相應的處罰。尤其是,須摒棄貪圖便宜心理。如,有的保險以“首月1元”“免費領取”等噱頭誘導消費者購買,第二個月就被自動扣費,就要多警惕。

  此外,作為保險業來將,推陳出新雖可,但是應該恪守依法誠信底線。正如此前有媒體對此平台,必須堅守“保險姓保”的行業價值根基。事實上,的確如此。保險行業組織通過強化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機制,促使會員之間展開公平、適度的競爭,也有利於祛除行業弊病,規範行業的發展。行業自身對“毒瘤”不縱容,也才能實現更好發展。

  總之,對“奇葩險”不能放任,亟待加強治理,下狠手治理。須認識到,保險銷售本身作為正常的展業行為,有其規範性的要求,保險法、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人身保險業務基本服務規定等都有著明確規定。這些規定唯有真落地,才能夠惠利各方。於此,對“奇葩險”既需要行業治理,更需要社會共治。

  來源:東方網  作者:楊玉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