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傳統文化熱看文化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22-02-23 13:03:39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虎年伊始,中國元素一路火出圈。

  一眼入畫的《只此青綠》,讓觀眾大呼“再看億遍”“原來最能打動內心的還是傳統文化”;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黃河之水天上來、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用中華傳統文化為世界留下別樣奧運記憶;北京冬奧閉幕式上的“折柳送別”訴說中國式浪漫;拿下中國雪上項目首金的穀愛凌,雪服上印著中國龍,雪板上刻著龍紋,驕傲地說要把中國元素帶到世界、帶到自由式滑雪中;無獨有偶,中國女子冰球隊守門員的腿板上,赫然也是兩條金龍……

  可以說,在這些億萬目光矚目的舞台上,中華傳統文化都“活”起來了,擊中了埋藏於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也向世界傳遞了中國人的審美情感。事實上,傳統文化元素“占領”舞台,並非是一時的“群情激昂”,而是源於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青睞。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就社會氛圍而言,中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加上國家相關政策扶持,大家接觸傳統文化、系統認識傳統文化的機會越來越多,日益高漲的“國潮”“國風”熱,奠定了人們接受傳統文化的心理基礎;

  從創作者素養來說,大批文藝創作者文化觀趨於成熟,對傳統文化和時代文化理解較為充分,能借助恰當的、符合當代審美趨勢的表達路徑,對傳統文化進行再創作,激發人們內心的文化認同;

  科技成果的進步,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文化生產。現代科技手段及其催生的科技美學,有效助推了傳統文化節目的跨藝術門類創新,使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古與今、新與舊完美融合,蝶變升華,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傳統文化的搶眼表現,背後是中國人文化心態的轉變,折射出中國人面向世界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

  例如,北京冬奧會在立春這天開幕,二十四節氣倒計時清晰又美妙地向世界表達出中國人的時間觀、歷史觀、自然觀與文明觀;外形酷似如意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創作靈感源自篆刻藝術漢印的冬奧會體育圖標,說明從古至今,中國文化的恢弘之象、巧妙之思都是活生生的,彰顯連綿不斷、從未斷裂的中國文明和文化自信。

  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文化家園,體現了中國人自我認同、互相認同、社會認同的根本邏輯。當傳統文化以恰當的表現形式呈現於世界級體育盛會,一方面起到了向內推動身份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向外打開了中國文化的敘事邊界,讓所有人看到富有生機活力、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讓世界透過文化,讀懂中國。

  而在傳統文化受追捧的同時,我們也應思考,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乎氣”不斷延續下去,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這需要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對傳統文化採取辯證取舍的態度,發揚符合現代文明基本價值的內容,摒棄不符合時代要求的部分;在技術層面,既要注重對傳統文化內容、價值的發掘,也應注重傳統文化器物、技藝傳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傳下去。

  此外,還要把碎片化傳播和深度解讀結合起來,為受眾鋪設“進階式”文化接受路徑。比如“青綠腰”在網上的廣泛傳播,為我們理解作品背後的文化意蘊提供了第一個台階,但《只此青綠》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遠超“青綠腰”,仍需將碎片化、技藝化的文化片段進一步穿織為整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