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嚴懲酒駕,台灣民眾盼安全出行
http://www.CRNTT.com   2022-02-27 08:14:39


位於台北市的酒駕道路檢測點。(來源:人民日報)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在台灣,每逢佳節親朋好友相約聚會,“把酒言歡”“對酒當歌”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一些不自覺的司機卻選擇酒後上路,一再釀成無辜傷亡,成為影響出行安全的重大隱患。

  2020年,台灣共查獲8.2萬人酒駕,相關事故共造成289人死亡,數百個家庭的“團圓夢”因酒駕破碎。嚴懲酒駕、保障出行環境安全成為島內各界的迫切期盼。

  面對屢禁不止的酒駕違法行為,“加重酒駕刑罰”等相關規定於今年1月在島內正式上路。依照新規,酒駕未肇事者刑期從原來的2年以下提高至3年以下,外加30萬元(新台幣,下同)以下罰金;酒駕肇事者將被處以100萬至300萬元罰金。

  不過,即便在“史上最嚴處罰”的震懾下,各類酒駕違法行為仍在島內屢屢發生。今年春節假期間,台灣各地共處理超過800件酒駕違規案件,僅台北、新北地區就有70件以上。酒駕案件數量較去年春節雖有所降低,但仍有不少司機酒駕“闖關”。

  “台灣一向是‘立法從嚴、執法從寬’。”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負責人表示,2019年修訂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就嚴格規定曾因酒駕吊銷駕照者,須先完成酒駕防制教育或酒癮治療才可申請考照,否則處以1.2萬元以下罰款,結果至今執行率僅有4%。“懲治酒駕需要很多配套措施,如果沒有執法到有效果出來,這個法律就變成笑話。”該負責人說。

  與台灣不同,大陸近年來在治理酒駕違法行為上成效顯著。有台灣媒體分析指出,大陸之所以能夠有效遏制酒駕,除了執法嚴厲、有效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套經濟、社會協同治理機制,讓全社會形成不敢、不會、不易酒駕的條件,值得台灣學習借鑒。

  得益於智能手機以及電子商務的創新和普及,大陸代駕產業在“互聯網+”戰略的積極扶持之下快速起步,不僅增加了新興產業發展和就業機遇,還為“喝酒不開車”提供了安全、便捷的解決方案。此外,大陸還依托社會力量治理酒駕問題,通過公益廣告等對廣大交通參與者進行酒駕警示教育,並將醉駕入刑的違法行為列入征信體系,限制其融資、抵押貸款等,形成聯合懲戒機制。

  反觀台灣,由於受到傳統行業掣肘與網絡金融創新的限制,代駕產業發展緩慢。一些司機為圖方便甘願冒險酒後上路,警方打擊酒駕也陷入“貓鼠遊戲”的治理困境。

  有島內人士表示,在類似酒駕等公共治理問題上,台灣應客觀看待大陸的優勢和長處,更要虛心借鑒。如果有關部門在治理酒駕的過程中仍然只靠僵硬化的“嚴罰重拳”,無法使用經濟杠杆、透過科技創新形成有效管理模式,讓民眾擺脫僥幸心理,尋求“喝酒不開車”的替代方案,那麼酒駕在台灣仍會是危害公共出行安全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