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夯實工業高質量發展制度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22-03-01 09:35:27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在新時代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工業是大國競爭的根基所在。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深刻變化、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要看到,工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性、戰略性、複雜性、長期性工程,能否夯實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意義重大。不久前,《關於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發布,聚焦制約工業經濟暢通運行的能源供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保供、重點產業鏈暢通等卡點、堵點,以及需求收縮、成本上升、要素支撐不足、預期不穩等突出難點和問題,指明破解之道、給出應對之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及時性和可操作性,有助於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充分認識歷史使命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盛朝迅文章表示,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在新時代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一是富國的基礎。從歷史上看,大國崛起基本上是抓住科技革命機遇,大力發展製造業,從而實現國家的強盛。從國際上看,幾次全球產業大轉移催生了一批製造業中心,帶動美國、日本等跨越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從國內看,中國建成了全球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生產能力大幅度提升,主要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促進了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提升,奠定了中國強國之基、富國之路。當前,要積極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二是創新的載體。製造業產業鏈長、可貿易屬性高、蘊含的創新要素多。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中國排名從2013年的第35位躍升至2021年的第12位,主要得益於製造業創新、應用研究和過程創新的快速發展。展望未來,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向創新驅動轉型,更加需要以工業發展為突破,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是幸福的保障。“無工不富”,工業不僅是國家強盛的根基,也是富民的產業。推進工業發展,不斷創造新產業、新需求、新就業崗位,改變國際分工地位,持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讓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人民生活富起來,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和製造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和間接帶動大量穩定的就業崗位,持續提高了居民收入,就是重要的例證。

  準確把握邏輯變化

  文章稱,這些年來,適應形勢變化,中國工業發展的目標、重點也在發生相應變化,其中內嵌的特征和邏輯需要我們更好地總結和把握。

  從“規模擴張”到“專精特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業發展主要採取加工組裝和終端品製造模式嵌入全球產業鏈,促進了產業規模和製造水平的快速提升,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工廠”。但中國產業基礎研發製造能力相對薄弱,在高端基礎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先進生產設備、關鍵基礎材料等方面的對外依存度較高。唯有不斷強化產業基礎領域創新突破,從“規模擴張”走向“專精特新”,樹立產業基礎領域競爭優勢,加快從加工組裝、中低端產品製造向高端研發、關鍵零部件製造躍遷,才能打破這種“分工鎖定”,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

  從增長優先到重視安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分工,全球產業鏈製造環節向成本最低、配套條件最好和最具規模經濟的區域集中,中國成為全球產業鏈重要的製造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促使部分國家在戰略層面對供應鏈安全因素給予高度關注,將相關產業遷回本土的意願更加強烈,全球可能會出現產業鏈縮短和分散化、多元化趨勢。在這樣的趨勢下,中國要進一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促進產業鏈效率優勢和安全優勢的雙重叠加,推動製造業競爭力提升。

  從粗放發展到綠色智能。全球範圍內快速興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的引領和創新,到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鄭重承諾,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均要求中國產業發展必須加快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新時代決定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支撐也在發生變化,數據、碳排放、科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等高級生產要素和強大國內市場在提升製造業生產效率、實現新市場新模式和新增長點擴張、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