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老牌地勘企業如何解鎖“雙碳”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22-03-09 18:53:44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據中國能源報,作為我國地質勘探行業的“共和國長子”,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以下簡稱“總局”)成立69年來,致力於打造國家地質勘探野戰軍、生態建設先行軍、應急救援主力軍,在服務國家戰略,保障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面向未來,這家老牌地勘企業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奔跑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拼搏之路上,又將如何跑出新優勢?有哪些秘訣?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局長趙平。

  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擔重任

  中國能源報:作為我國地勘行業“共和國長子”,總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在服務國家戰略,做好能源礦產保障、化工礦產保障、生態環境保障、礦山應急救援等方面作出了哪些重要貢獻?

  趙平:總局自誕生之日起,便肩負著保障國民經濟命脈的重任,緊緊圍繞國家發展戰略,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守護綠水青山。

  能源礦產保障方面,總局致力尋找煤炭、煤系氣、地熱等能源礦產,先後完成4次全國煤炭資源預測,預測我國2000米以淺煤炭資源量5.86萬億噸,建立了綠色煤炭資源綜合評價技術體系,科學評價我國162個國家規劃礦區煤炭清潔利用開發前景。累計探明煤炭資源儲量1.4萬億噸,占我國探明煤炭資源儲量的90%以上。為神東、陝北、蒙東、兩淮等14個國家大型煤炭基地以及大同、東勝、平頂山等45個規劃礦區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保障了國家主體能源安全。

  完成全國首輪煤層氣資源評價,評價資源量35萬億立方米;創新提出陸域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理論和評價技術,在青海木裡成功鑽取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建立煤盆地多能源礦產、“三稀”礦產多位一體的協同勘查理論,填補國內外空白。

  化工礦產保障方面,累計探明磷、硫、鉀等化工礦產及螢石、油砂、硼等其他礦產共20多種,礦產儲量100多億噸,建成青海格爾木鉀礦、雲南昆陽磷礦等100多座大中型礦山,為我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1/5的人口作出重大貢獻。

  生態環境保障方面,將地質科學、生態學與環境學相結合,運用地質勘查專業優勢,實施生態地質調查、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環境修復、污水處理、污染場地修復等工程業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生態環境保障,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

  創新提出邊開採、邊治理、邊返還的“三邊治理模式”;形成了一套系統完整可推廣可借鑒的高原高寒地區生態修復關鍵技術與技術體系,守好築牢祁連山國家生態安全;以貴州魚洞河流域環境治理項目為依托,通過“源頭+末端”的綜合治理方法,在國內首創形成一套系統的西南喀斯特地區水環境治理模式,成為國內水環境污染治理的樣板工程。

  礦山應急救援方面,結合礦山災害事故具體災情及地形、地質和構造特征,構建了一套涵蓋救援鑽孔準確定位技術、快速鑽進技術、定向鑽進技術、大孔徑救援孔鑽進技術等為主的“五大關鍵技術”和“十二項工藝”在內的完整鑽孔救援技術體系。

  服務國內的同時,總局堅持走向國際,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4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對外投資、工程建設、技術服務等多項國際化經營工作,在礦權投資運作、礦業開發服務、基礎工程建設及地理信息服務等板塊業務取得較好業績,為推動項目所在國家(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城市設施發展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