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有先機 應緊緊抓住“顛覆性技術”
http://www.CRNTT.com   2022-03-11 15:06:28


 

  “這類基礎研究首先要有自己的裝置,其次需要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吳季說,在“墨子號”等項目上已經走出了成功的範式,我國應該進一步利用國家體制的優勢,開展有組織的、定向的重大科學基礎研究。

  然而,在科學衛星的評審會上,吳季仍會有很多不舍。“科學家們的建議很多,但得到的支持還不夠,按照每年只打1顆科學衛星的規劃,難以滿足科學探索的需求。”吳季說,作為評審專家很難選擇,很多開拓性的項目遺憾落選。

  “國家應該在空間科學領域設立專項,增加科學衛星的發射機會。”吳季說,近年來,衛星的發射成本在降低,基礎研究應抓住時機,逐漸從跟跑、並跑轉向領跑。

  技術精進需要有耐心

  顛覆性技術並不像它字面上看起來那麼突然。

  “它的誕生不是一日之功。”趙宇亮舉例說,能做載體的脂質體顆粒很早就有,但一直在微米級別,達不到疫苗載體可用的納米級;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們才把它變成質量可控的納米脂質體,但又一直難以做到可控和大小均勻;直到人們發明了“芯片微流控技術”控制納米顆粒的生成,才實現了質量可控的大規模制備。

  很多顛覆性技術的發展路徑都是這樣“一波三折”。“實際上科學發現以後,在實際應用階段需要解決很多技術性問題,也會面臨更多新出現的問題,走向成熟需要時間。”趙宇亮說,所以,社會各界特別是領導層、管理層需要提高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成果的時間忍耐度。國家對基礎科學研究的強力支持不能忽冷忽熱、對前沿方向的探索鼓勵不能斷斷續續,國家對從基礎研究到實際應用間的科技創新全鏈條,應有完整布局和支持,才能“孵化”顛覆性技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