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山東供需兩端協同發力融入新發展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2-03-31 17:19:36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據大眾日報報道,實施擴需求“十大行動”,是立足山東實際,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與需求協同發力的重要舉措。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3月28日舉行的發布會上了解到,近日省政府印發《“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明確從基礎設施“七網”、新型城鎮化建設、綠色低碳轉型、工業技改提級、數字賦能增效、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擴容、養老托育拓展、外貿固穩提質、公共安全提升等十個方面入手,加強創新投入,為山東省全年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提供動力支持。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十大擴需求’行動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目標舉措,是山東省應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變化,確保‘全年穩’的重要舉措。”山東財經大學山東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董長瑞說。

  強化投入,持續發力供給側

  投資,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支撐。在這次發布的擴需求“十大行動”中,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等多個領域都明確了與投資有關的具體計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的“七網”建設行動更是排名首位。

  “基礎設施‘七網’方面,今年擬實施重點項目1055個,計劃完成投資7000億元以上。”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棟表示,“七網”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等領域的行動,順應消費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可以在近期迅速形成當期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形成實物工作量,穩定原材料、建材、設備等行業生產和重點群體就業。

  據了解,今年以來,山東省圍繞著力有效擴大內需,扎實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全力爭取一季度投資運行“開門紅”。2000個省級重點項目相比往年提前一個月下達,實施進度明顯加快,帶動15000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完成4700億元以上;舉行2022年春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總投資7345億元的900個項目集中開工;提前下達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410億元全部發行完畢,發行速度和規模均居全國前列;進一步深化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完善出台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資金等要素保障措施,營造項目落地優質環境。1-2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6%,製造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29.8%、10.5%、12.1%,總體增勢良好。

  王棟介紹,要把握時序進度安排,對照行動計劃確定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具體項目、責任分工,由各牽頭部門建立完善組織推進機制,實行台賬監測管理,確保完成既定目標,拉動年度固定資產投資1.3萬億元以上。

  內外統籌,精准釋放需求潛力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離不開內外需市場協同發力。2021年,山東省內需和外需市場實現四個突破:出口規模居全國第四位;進口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200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其中,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占限額以上零售額比重由2020年的9.2%提高到11.2%,內外需市場實現量質雙升。

  省商務廳副廳長崔洪光表示,今年山東省將實施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擴容、外貿固穩提質三大行動。著力完善城鄉消費供給體系,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積極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力爭實現全省網絡零售額快速增長,促進傳統消費提質與新興消費擴容。在外需市場方面,山東省還將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加快優化進出口結構,推進外貿進出口固穩提質。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強化政府引導作用,避免市場的盲目性,確保社會再生產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發展,擴需求‘十大行動’中在需求側的部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抓實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擴容、外貿固穩提質這三大行動,將推動有效需求實現穩中有進。”董長瑞說。

  轉型提級,提供高質量發展長期動力

  在新聞發布會上,省工信廳副廳長焉傑透露,山東省已連續三年推動實施“萬項技改”“萬企轉型”,去年全省共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今年將“工業技改提級行動”列入擴需求“十大行動”,按照《工業技改提級2022年行動計劃》,立足發揮工業技改對擴內需、促投資、穩增長的快速見效作用,繼續實施“萬項技改”“百園技改”,確保到今年底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萬個,完成技改投資5000億元,投資增幅6%。

  低碳轉型、工業技改等行動,是對“遠近發展有好處、早幹晚幹都要幹”的重點任務。

  焉傑介紹,今年山東省將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和產業生態創新,組織“萬名數字專員進企業”,提供“雲網數”一體化解決方案,支持企業運用5G技術、工業互聯網、雲計算等完善應用場景,“一行業一重點”打造100個典型應用場景,建設200個數字化示範車間。同時著眼優化產業生態,推動園區、產鏈、集群改造升級。“一園一策”推動“園區賦能”,啟動“百園技改”計劃,推動84個省級化工園區、28個國家級示範基地改造,進一步提升產業聚集度,打造智慧化生態園區。

  “山東作為工業大省,要最大程度激發長期需求,必須從自身產業特點入手,而低碳轉型、工業技改正是一條必由之路。”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鄭世林建議,山東今後應繼續強化出台此類有前瞻性的政策,為山東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