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何啟聖:朱立倫輸桃園就失去2024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22-04-07 11:32:33


針對羅智強宣布參選桃園市長,何啟聖發表看法。(何啟聖臉書)
 
  何啟聖說,就“黨內民主”而言,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在中常會後的發言,確實易增訾議,只因為幾波民調,選策會就排除提名羅智強。試問,民調即可左右提名嗎?民調不代表選舉結果,這是眾所皆知的常識,否則,2019年二月廿一日,TVBS所做的調查,韓國瑜的54%支持度,大勝蔡英文的25%,韓國瑜早就取得大位,藍天再現了。職是之故,以民調決定提名人選,難免易遭“便宜行事”、甚至“另有所圖”之譏。因此,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提議的舉辦初選,才是彰顯黨內民主的正辦。

  他指出,初選較民調更貼近真實民意的主要原因在於,初選前至少應舉辦三場(含)以上的政見發表或辯論,讓選民(黨員)能清楚的瞭解候選人的施政方針,據以作為選擇的參考;同時,也是對羅智強等“外來新人”對地方熟悉程度的檢驗。否則,僅依對候選人的“印象”評比的民調,相對淺識浮面。

  他表示,在去年九月二十五日的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初期孫文學校總校長的民調支持度,未及4%;但經過第一場電視政見發表會之後,民調瞬間趴升超過36%。這正說明了,經過公開的政見發表或辯論,讓選民瞭解參選人對地方事務的熟悉程度、未來的施政願景,之後再來舉辦初選,要比“僅打印象分數”的民調,更符合選賢與能的精神。

  談到“平等原則”。羅智強提到“初選、協調、民調及徵召”等四種方式,都是過去政黨提名所採行的作法,但是,一旦進入以上四項程序,角逐者都應該站在公平的立足點,其中最基本的條件就是需符合參選資格,才能參與競逐。而根據選罷法的參選要件,最重要的是需“設籍”桃園,否則,僅要求黨內“公平”處理,卻在“參選條件”上未盡公平,實非真正的公平。

  他強調,一旦羅智強將戶口遷至桃園,立即面臨的,即是他台北市議員的資格問題。他恐怕得喪失台北市議員的身份,至於他所屬的選區大安、文山選民,如何兌現選舉的四年承諾,羅智強得費心化解“落跑”爭議。

  何啟聖說,當然,未任滿即“落跑”的政治人物,在民進黨內所在多有,但是,羅智強還必須考慮到的是,未來的政治生涯舖排。一旦,此番競逐未果,羅是否還續留桃園經營,力爭二年後的“立委”選舉;抑或是比照林佳龍在台中的“蹲點”,徐圖四年後、下一屆的桃園市長選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