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4-15 08:37:10


 
  目前,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總體上以第二層級為主,正在向第三和第四層級攀升。很多發達國家基於長期的工業化積澱,掌握了不少高端生產工藝,並且享有先發優勢和在位優勢,中國作為後發國家,要全面突破這些優勢形成的壁壘,短期內難度很大,這也成為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和制約因素。

  進一步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需關注以下重點問題。

  文章分析,一是要把握好規模和競爭力的關係。長期以來,中國工業發展呈現為規模擴張型模式,超大的規模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進一步的配套優勢,但在新發展階段,我們更要看到規模和競爭力之間的複雜關係。對於很多產業甚至是高技術產業,如果各地一哄而上,規模擴張過快,就可能形成高技術低效益、“賠本賺吆喝”的情形。因此,形成各個地方錯位分工的產業發展格局,避免過度競爭,通過適度的規模增長達到提高效益和增強創新能力的統一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把握好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係。有觀點認為,傳統製造業屬於低端產業,沒有核心競爭力,而只有新興製造業、高技術高附加值製造業,才是高端產業。實際上,許多傳統製造業具有很高的升級價值與空間。特別是近年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同時,無論是從全國還是全球範圍看,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等高端產業的規模與需求都是有限的,如果每個地方都擠在這些競爭激烈的“賽道”上,那麼最終的效益並不一定比著力發展傳統產業好。所以,如何發展適宜本地資源禀賦的製造業,是各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是要高度重視“人”的問題。擁有大量高素質勞動力一直是中國製造業的重要競爭優勢之一,但近年來,很多企業都出現了人才短缺的情況。總體而言,大量就業人員“重服務業輕製造業”、不願進工廠的偏好突出。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開展教育培訓和營造崇尚實業的文化氛圍外,還要盡可能地提高製造業的效益水平並相應提高勞動報酬水平,讓製造業的報酬顯著高於同等條件下的其他產業,這是吸引高素質人才投身實體經濟發展和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