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統獨勢力急速變化原因與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2-07-10 00:16:50


 
  三、孤立:摧毀人的意志

  “台灣主流民意”、抓間諜“保台灣”不過是民進黨執政當局迫害統派人士、抗中拒統的修辭,在此名義下,給統派人士與支持者形成四面楚歌式社會氛圍,不露痕跡地分化統派力量,並千方百計設法儘量使統派人士長期孤立於台灣社會。

  孤立是一種難熬的刑罰,長期的社會孤立會對人造成深刻的傷害。美國心理學家黑尼(CRAIG HANEY)研究了鵜鶘灣超高度安全管理監獄的100名囚犯②。發現許多囚犯在孤立情形下生活,導致心智狀態混合長期冷漠、倦怠、憂鬱及絕望。同時,數十項研究均得出類似的結論:遭孤立的囚犯難以分辯真實與幻想。

  孤立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強制式孤立,將人強制封閉在特定區域內與社會人群物理隔離,如監獄中的政治犯,另一種是生活在社會人群中的孤立,讓你繼續往常一樣的工作、生活,但周邊的人都不理你,讓你孤立於社會人群之中。強制式的孤立,可怕之處在於與世隔絕,但孤立者的內心依然可以在想象中繼續與他人保持交往,可以認為自己仍然受到眾人的支持或同情,甚至認為自己的行為深得人心,廣受擁戴。因此,政治犯在監獄中,其內心其實並不會感到被徹底孤立。畢竟,他懷抱著一種一旦回歸正常狀態,情況或許會發生顛覆性改變的幻想。這種幻想狀態縱然令人痛苦,卻未必能輕易摧毀希望。

  生活在社會人群中的孤立狀態,可怕之處在於這將嚴重影響其理智和認知。通常,人對政治問題的是非善惡價值判斷,衹有在與他人交流而獲得共鳴的情況下才可能清晰,才可能確認。與世隔絕式的孤立,使人失去參照系而陷於自我懷疑;生活在社會人群中的孤立,則在周圍輿論的一片否定聲中被迫進入孤獨的思考,更能使人面對顛倒的參照系而陷入自我否定,更容易摧毀人的意志,更能無情地剝奪掉孤立者的一切幻想。

  孤立於社會人群之中的孤立者,在其周邊處處能感受到別人的異樣目光:不是視而不見,就是向你表示輕蔑;熟人如同遇見麻瘋病人,唯恐避之不及。也許孤立者可以認為是他人不知情而產生的誤解,但沒有幾個人願意傾聽其解釋,而孤立者卻又可輕易地獲得一種印象:在眾人心目中,似乎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他們之間並不存在什麼誤解和冤枉。因此,孤立者就會感到自己極其軟弱無力、孤立無援。

  2022年1月11日,海基會前副秘書長、國民黨前民代龐建國跳樓身亡,震驚台灣全島!據台灣媒體報道,龐建國在去世前,曾多次發文譴責民進黨當局,“不公不義的台灣,我生不如死”。2020年6月6日,高雄市議會原議長許崑源得知韓國瑜罷免案通過時,極度失望並表示,“社會這麼沒有是非,我活著有什麼意思”,隨之墜樓身亡。龐許之死,既是向台灣社會不公不義、快速沉淪發出的警醒、呐喊,也是統派面臨生存環境的一種精準描述,更是對民進黨執政當局玩弄權術的一種無奈與抗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