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消費浪潮下的商業拓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5-11 16:09:48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據光明網報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在這個歷史長河中,祖祖輩輩給我們留下了文明的瑰寶,其中最活躍但也最脆弱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蘊含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它與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文化財富,並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人類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非遺傳承,在脫貧攻堅戰中,非遺文創產品也被寄予厚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早在2006年12月1日起就開始施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緩解這個矛盾,就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才能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發布了《關於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通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之一。這些政策,都在鼓勵開發非遺文創產品,也為非遺文創產業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的肯定和保證。

  中國美術館豐富的館藏中也有眾多民間美術作品,涵蓋年畫、剪紙、皮影、彩塑、風箏等。在國家政策的不斷發展和鼓勵下,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作為表達美、傳播美的頭部文化機構,自2012年起就不斷在非遺項目上拓展和開發。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在進行藏品開發時,根據本館藏品特點,衍生品的開發除了大師系列的主線之外,非遺及民俗系列也占有重要比重。這個系列除了非遺大師庫淑蘭之外,還有陳師曾的老北京民俗系列,並且根據數據調研和銷售人群的分析對吉兔坊這個品牌進行幫扶。

  吉兔坊是由90後年輕人作為主力運營的一個工作室,“吉兔坊”創始人生於陝西鳳翔泥塑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受到鳳翔泥塑的熏陶,打下了深厚的彩繪泥塑製作功底。來到北京後,胡鵬飛對老北京兔兒爺產生了濃厚興趣,研究了傳統兔兒爺,也給兔兒爺增加了各種新的藝術元素。鳳翔泥塑加上老北京傳統民俗元素,讓吉兔坊煥發新的光彩,文創中心正是看到了這點並結合本館特色,經過多次磋商,吉兔坊2012年進駐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藝術商店。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