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工智能說方言,聽取鄉情一片
http://www.CRNTT.com   2022-05-15 09:06:46


 
  《姑蘇鎖記》系列短片創新性地使用了人工智能合成吳語旁白,這得益於不斷提升的方言語音識別與合成能力。短片中頗有創意的地方,是聽人工智能“說”出一口軟糯的蘇州話。讓人工智能語音說出一口普通話已經很難,更別提要合成有著28個聲母、49個韵母、8個聲調的蘇州話了。在語音識別和合成系統研發過程中,大小挑戰接踵而來。

  蘇州話源遠流長,今日的吳語發音者稀缺,加上吳語地區方言分布廣、地域差別大,所謂“十裡不同音”,這些都為收集方言帶來了難度。2018年,訊飛輸入法啟動“人工智能蘇州方言保護計劃”。隨著這一方言專項計劃的推進,已有2.2萬人次志願者參與,一共收集蘇州方言語料5.7萬條。為了讓AI說一口流利的蘇州話,技術團隊歷時3年,積累千餘小時的語料實態,通過算法迭代訓練,最終在語音合成的自然度和情感化方面獲得重大進展,人工智能吳語誕生了。

  《姑蘇鎖記》系列短片將人工智能方言技術新穎地加入文藝創作中,發聲腔調、語音語氣都透著真切,顯得自然貼近,仿佛帶來了一場時空穿越,將小屏前的年輕觀眾帶入歷史情境中。人工智能通過影像賦能蘇州話,不僅希望熟悉的鄉音能夠激發蘇州人的鄉情,喚起少時的鄉音記憶,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一代用實際行動參與方言保護,對方言感興趣,把方言說出來、講起來,用蘇州話講好更多的蘇州故事。

  從《唐宮夜宴》到《只此青綠》,如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圈”傳播,成為近年來網絡文藝工作者的創意追求。像《姑蘇鎖記》系列,將人工智能方言與網絡文藝相結合,將技術理性與情感共鳴相融合,既是對傳統文化、方言保護的一次形式探索,也是順應時代召喚的文藝創新。

  保護方言與非遺傳承,並非一己之力能夠實現,需要有識之士凝聚力量,廣納母語發音人和方言志願者,讓方言保護走近年輕人,讓方言流傳深入到尋常百姓家。除了影像化表達,“倷阿會講蘇州閑話”活動也得以開展,通過用人工智能講解吳地遺珍,拓展了語音智能場景。

  不僅僅是吳語,整個方言保護計劃處處開花。“浙裡有鄉音”浙江方言文化影視典藏公益項目,用人工智能傳承鄉音。“彝族漢語詩的涼山風月”項目,用音樂與人工智能共同推進方言保護,讓彝鄉人筆下的漢語詩歌被更多人聽見,開拓文化傳承的跨界形式。運用人工智能推進保護中華語言文化遺產,這種智能化方言推廣的新嘗試,不僅實現了應用創新、跨界創新,更體現了源頭創新。通過科技創新和跨界合作,推動全民參與共建“中國方言庫”,讓方言保護計劃從小眾到大眾,從民間到公益,從自發走向自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