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科技賦能“菜籃子”,設施農業大有可為
http://www.CRNTT.com   2022-05-27 09:41:23


(圖片來源:央視網)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各式各樣的設施農業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並不陌生。在設施農業的幫助下,不畏寒暑,各色蔬菜、水果和花卉豐富著人們的餐桌和生活。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向設施農業要食物”。

  近日由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組織召開的“大食物觀”學術研討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友軍提出:“當前我國設施農業大而不強,生產水平不高,亟待提質增效。”設施農業目前存在哪些亟待補齊的短板?又有怎樣的潛力尚待挖掘?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設施農業為蔬菜保供作出重大貢獻

  “設施農業,實際上是通過人工技術手段改變光溫水土等自然資源,來優化和創造適合動植物生長的環境,提高其產量的方式。”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說。他舉例,如今,在甘肅的戈壁灘,通過打造日光溫室並引進基質栽培、水肥一體化、物聯網控制等技術,已經形成了數十萬畝的戈壁農業。正是依靠設施農業,西北旱地農業已成為我國糧食產量增速最快的地區。又如高度集合型的現代設施農業——植物工廠,集生物技術、工程技術與系統管理於一體,使農業生產從資源生產束縛中脫離出來。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設施農業大國。數據顯示,我國設施農業面積達4270多萬畝,占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0%以上,其中設施蔬菜占比81%。“這些設施生產與露地生產結合,配合市場配置和運輸流通體系,基本滿足了我國蔬菜的周年供應,也讓北方老百姓冬天只能吃白菜、蘿蔔和土豆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可謂重大的貢獻。”張友軍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