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http://www.CRNTT.com   2022-05-29 08:28:32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近年來,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同時,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此背景下,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面臨較大挑戰。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姜長雲文章表示,應該看到,中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在內外部環境較為嚴峻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面向未來,我們既要有爬坡過坎的韌勁和決心,又要增強化危為機的能力和智慧,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特別是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把穩增長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文章方向,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6.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2021年GDP兩年平均增長5.1%。中國人口多,地區間、城鄉間、不同群體間的收入以及發展水平、發展能力、發展機會差距較大,各領域發展尚存一些短板;2021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約為1.24萬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面對今後更加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的國內外形勢,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至關重要。當前,必須更加重視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保穩提質等。努力實現這些目標,首先要對中國面臨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和風險挑戰做到心中有數,找到應對之策。

  一方面,國內外發展環境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特別是要高度重視烏克蘭危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態勢。烏克蘭危機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有可能帶來連鎖反應,或將對中國外貿產生負面影響。加之今年以來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疫情的影響雖然是階段性的,但也加大了穩增長的困難。

  另一方面,部分國家取消疫情防控限制,可能會削弱中國率先恢復產能的優勢。近年來,中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迅速上升。2021年,貨物與服務淨出口拉動GDP增長1.7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十分明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全球市場分割加劇、產業鏈供應鏈中斷、供給和物流受較大衝擊且成本劇增,中國依托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的全球領先地位,擴大出口優勢凸顯。當前,一些國家取消了疫情防控限制,雖然長期來看弊大於利,但短期內可能推動全球產能和物流、供應鏈恢復,弱化大宗商品國際市場短缺對價格的推升作用,也會使中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轉弱。

  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關鍵是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動政策切實落地、盡快見效。

  同時,穩就業也尤為重要。就業是民生和社會穩定之本、增收入擴消費之源。穩增長與穩就業可相互促進,在當前的復雜形勢下,我們必須把穩就業也放在突出位置,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在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上下功夫。在這方面,要用好基礎設施建設對穩增長、擴內需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視就業帶動力強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更加關注零就業家庭以及重點群體的就業困難,有針對性地採取援企穩崗相關措施;等等。

  用好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

  文章指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需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都作出重要部署,相關政策發力也要適當靠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