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者研討:美國近期24項對華壓制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22-05-31 00:20:18


 

  基於此,報告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應對:

  一是抓緊制定在經貿、金融領域的反圍堵與反制裁的預案,加強數字治理合作。以亞太區域合作應對美國印太經濟框架。加快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落地以及我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相關談判;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對供應鏈各環節進行多元化、大範圍布局,布局新技術以推動構建智能化的供應鏈體系;完善與提升可以繞開SWIFT系統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將“數字人民幣”融入此系統;防範美國將我國剔除出WTO,將貿易發展重心向亞洲和非洲轉移。另外,中美應尋求兩國數字治理合作的可能性。積極推動在印太地區開展數字經貿合作、推動數字治理的相關規則制定,由競爭向競合轉變的良性互動。

  二是以我為主,要加緊制定金融強國戰略與方案。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內生穩定機制,繼續推進股票註冊制改革;中國資本自由流動的程度需繼續審慎控制,避免形成過大的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加大金融信創的推廣實施力度。

  三是快能源自主進程,制定能源替代“三步走”戰略。短期,制定“節煤穩油增氣”戰略;中期,推出一系列的相應配套政策,涉及法律、確權以及稅收等領域。長期,通過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實現能源生產完全自主可控。

  四是主動設置議程,逐漸引領中美輿論戰的節奏。全面剖析美國歷來的意識形態制裁方式、手段,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保持戰略定力;更加重視國際話語權之爭,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加強網絡、情報能力建設,主動引領中美輿論戰的節奏。

  五是對外多講述“台獨”危害,嚴防美國“以台制華”。盡快出台《祖國統一促進法》,提升軍費占GDP比例。六是強化軍事科技,應盡快建立獨立自主可控的關鍵技術體系。短期高度關注“技術脫鈎”風險較高領域的產業鏈安全;中期積極參與全球科技合作與治理;長期做好兩國科技持久戰的必要準備,特別是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體系方面。

  總之,報告認為,中國應放棄同美國避免戰略競爭的幻想,以底線思維努力防範最壞軍事戰爭攤牌可能性的發生,並在適應中美關係緊張新常態的同時主動塑造中美關係,尋求中美合作的可能性,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局意識,在關鍵問題上形成合作共識,推動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數據治理的有效開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