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持續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
http://www.CRNTT.com   2022-06-09 08:26:18


  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綜合施策、精準調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中國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應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多舉措多角度多層次提升質效,為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創造更好的環境。

  經濟日報發表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文章表示,當前,保供穩價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中國PPI漲幅連續6個月回落,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不過,依然要正視大宗商品價格傳導對產業鏈供應鏈及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整體來說,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會沿產業鏈向下游傳導,引起消費者價格上漲,進而提高居民生活壓力。另一方面,部分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要由企業內部消化,這會壓縮企業當期盈利,進而對採購活動和投資活動形成壓制,降低企業的研發技改、併購整合支出能力,不利於產業轉型升級和全球競爭力的提升。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表明實體經濟運行承壓,需要引起足夠重視。此外,高漲的大宗商品價格還會削弱財政貨幣政策的效果,提升宏觀調控難度。

  文章分析,進一步而言,從國際來看,2021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大宗商品需求快速增長,由於供給釋放速度相對慢於需求增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儘管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客觀上有利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企穩和回落,但今年3月份以來俄烏局勢持續緊張,全球大宗商品供給端受到衝擊,國際市場石油、煤炭、天然氣、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玉米、大豆等糧食價格重現上漲勢頭,食用油、部分工業金屬價格暴漲。

  從國內來看,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市場需求偏弱的情況下,持續高位運行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將不斷打擊實體經濟的景氣程度和市場微觀主體的盈利能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為世界市場穩定提供著數量巨大、物美價廉的工業品和消費品,因此無論是從國內穩增長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全球抗通脹的角度來看,全力抓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都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指出,為穩妥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應從供給、流通、預期等方面全方位施策,持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一是要擴大國內供給,農產品要穩定播種面積和產量,保持糧食量足價穩。能源、礦產品要鼓勵優質產能充分釋放,同時注意避免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在對外依存度較高的現實情況下,還要協調加大進口調節力度。二是要暢通物流通道,保障物資通達,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三是要擴大煤炭長協合同簽訂範圍,提高合同履約水平,減少現貨市場短期波動對價格的擾動,完善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四是要規範市場流通秩序,加大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現貨市場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特別是對於期貨市場等資本層面的惡意炒作,將予以堅決打擊。五是要穩定預期,及時發布市場數據,及時辟謠,嚴厲打擊傳播假消息的行為,避免恐慌情緒的產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