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準備著,點亮“人造太陽”
http://www.CRNTT.com   2022-06-10 08:46:55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4層樓高、直徑8米、重400噸——這就是被稱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坐落在安徽合肥“科學島”上。

  多年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EAST團隊,為實現人類開發利用核聚變能源的夢想,一直努力奔跑著,目標直指在中國大地上點亮“核聚變發電的第一盞燈”。

  “讓中國‘人造太陽’發出更多光和熱”

  早上7點,EAST實驗物理協調人丁銳的身影就已出現在控制室裡:“我們正在進行新一輪實驗,大屏上跳動的數字,就是‘人造太陽’的實驗放電次數。”

  今年,是丁銳加入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第十六個年頭;歷經多次實驗,他見證了EAST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

  人類為何要“造太陽”?“因為煤、石油、天然氣不可再生,終有一天會被耗盡。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受限於天氣或地理環境,也難以完全滿足需要。”丁銳告訴記者,通過模擬太陽內部核聚變原理,實現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供應,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懷揣同一個夢想,五湖四海的青年科學家們匯聚於此。丁銳的團隊,負責研究EAST實驗中等離子體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目的是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

  90後徐國梁,高中時聽說我國全面開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工作的消息後,就在心中埋下了科研報國的種子。3年前博士畢業,徐國梁成了科研團隊的一員。

  作為應用超導工程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入所10多年的秦經剛承擔ITER採購包多個關鍵部件的研發。他告訴記者,“如果說EAST是研究核聚變能的基礎,ITER計劃則能讓中國‘人造太陽’發出更多光和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