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跨境電商拓展外貿發展新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2-06-15 08:59:40


 
  推動了跨境電商進出口通關便利化。貿易便利化是提升我國外貿競爭力、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舉措,各綜試區在跨境電商進出口通關便利化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取得顯著成效。比如,上海浦東機場實施出口跨境電商審批放行全程電子化,對符合條件的報關單自動觸發放行,實現跨境電商物流全年無休運作;廈門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將線下跨境電商服務體系同步移到線上,實現跨境電商業務一站式辦理,通關時間明顯縮短;南京創新實施“拼箱出海”查驗方式,首開全國跨境電商與市場採購貿易融合監管先例,推進了跨境電商B2B發展(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絡或互聯網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

  引領了跨境電商發展模式創新。跨境電商本身就是一種貿易新業態,各綜試區又立足本地優勢創新跨境電商模式。比如,杭州率先探索保稅倉直播直發、“全球中心倉”“保稅進口+零售加工”等新模式;寧波創新跨境電商進口“網購保稅+線下自提”零售新模式,實現全國首批“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業務;義烏開展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新業務,開創“市場採購+跨境電商”出口新模式;青島建設運營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打造“線上+線下”雙層引流的新零售模式等。這些新模式不斷豐富跨境電商內涵,推動跨境電商與其他業態融合發展,成為各綜試區特色鮮明的招牌,既為跨境電商提供了新動力,也為各地開放發展增添了新活力。

  我國海外倉服務網絡輻射全球

  主持人:海外倉作為跨境電商重要境外節點和新型外貿基礎設施,發展現狀如何?其在降本增效、暢通外貿供應鏈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梁明(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近年來,伴隨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我國海外倉建設也呈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商務部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海外倉布局持續優化,數量超過2000個,總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米,形成了以北美和歐洲為重點,輻射全球的海外倉服務網絡。作為新型外貿基礎設施,海外倉功能不斷完善,日漸成為集倉儲、物流、報關清關、退換貨、加工維修、包裝、分銷、金融保險等於一體的服務綜合體,在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增強。

  提升跨境訂單物流時效。外貿企業通過提前備貨至海外倉,不僅能夠有效避免運輸中斷等突發風險,而且大幅縮短了物流配送周期。例如,如果直接從中國發貨到西班牙,空運一般需要6天至10天,但菜鳥西班牙海外倉目前80%的訂單能夠實現24小時內完成投遞。此外,隨著海外倉信息化、智能化和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自動化流水線、立體倉庫、智能移動機器人等設施也進一步提升了海外倉的物流配送效率。數據顯示,智能倉的作業效率較傳統倉提升2倍至3倍。

  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一方面,與單包跨境直發相比,外貿企業集中備貨至海外倉有利於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例如,簡諾電動平衡車借助出口海外倉,使產品的整體備貨成本下降15%,單個貨品物流成本下降約20%。另一方面,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海外倉充分挖掘自身大數據資源優勢,為企業融資增信提供支持。例如,縱騰集團根據掌握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數據信息,以第三方身份為融資雙方提供數據對接服務,幫助跨境電商企業降低貸款成本,年化利率可下降5個百分點左右。

  提高出口產品售後保障能力。“退貨難”問題一度是困擾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的難點和痛點,由於退貨成本高企,大多數企業只能選擇打折促銷甚至“退款不退貨”等方式清理退貨商品。近年來,在海關不斷優化跨境電商退貨政策的同時,海外倉也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拓展售後維修服務。例如,北京數碼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提供售後維修服務實現部分商品二次銷售,減少因退貨給賣家帶來的損失。據統計,維修後的二次可售產品比例達72%,其中44%可作為全新品銷售,28%可作為開箱產品銷售。完善的售後保障措施不僅改善了境外消費者的網購體驗,也為我國企業和產品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促進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隨著海外倉功能不斷完善,除了提供基本的倉儲配送服務,部分海外倉也在積極拓展報關清關、倉儲物流、市場推廣等全鏈條綜合服務,大幅降低了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門檻,並實現了國際物流網絡和國際營銷網絡的覆蓋。例如,浙江省上線運行的“海外倉服務在線”場景應用,通過整合第三方公共海外倉運營企業數字倉儲數據,“一站式”解決企業出口海外倉業務遇到的多種問題,為企業構建了一個服務多元、信息交互的平台,顯著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

  促進供應鏈高效銜接。海外倉充分發揮其靠近市場的優勢,為企業開展營銷推廣提供便利。例如,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積極打造“前展後倉、展倉一體”新模式,在海外倉內開辟專門的商品展示區,為當地採購者提供商品展示、洽談、簽約、物流、配送等貿易全鏈條全流程服務,通過現場確認商品、達成交易,實現了外貿交易本地化。通過服務功能的拓展,有效降低了交易風險,提高了交易效率。

  加快貿易產業融合。海外倉作為連接消費者的最後一環,能夠較早感知海外市場的需求變化。在實踐中,一些海外倉企業積極開拓數據增值服務,為生產企業投資決策提供參考。例如,寧波豪雅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設有專門的大數據分析部門,通過對產品銷售數據、海外倉周轉率等分析研判,及時捕捉海外市場需求動向並反饋至前端生產企業,大大提升了國內企業對國際消費需求變化的響應能力,促進了貿易與產業融合發展,助力生產提質升級。

  多措並舉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主持人:下一步如何著力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呂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發展。2021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明確提出扎實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同意在鄂爾多斯等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覆》,跨境電商先行先試的試驗田規模不斷擴大。

  今年外貿實現平穩開局,但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壓力。從需求側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不足,外需市場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從供給側看,能源、原材料供應仍然偏緊。進一步推動外貿提質增效,需要各方密切配合,多措並舉持續發力。

  第一,積極參與相關國際規則制定,為跨境電商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密切跟蹤研究國際數字貿易規則新趨勢,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電子商務等規則談判,推動我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進程。同時,利用海南自貿港、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等開放高地,加快推進商業數據跨境流動等壓力測試,探索未來開放路徑,增強我國參與跨境電商國際規則的談判能力。

  第二,加快推動已出台鼓勵政策更好落地見效。目前我國已出台了一大批鼓勵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其中也有部分舉措還存在水土不服、難以充分落地的問題。比如,對享受部分稅收優惠和通關便利化政策的限制條件還比較嚴格,造成實際執行中未能覆蓋盡可能多的市場主體,影響了企業的獲得感;又如,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在具體執行上還缺乏細則,各地稅務部門解釋不一,給企業經營帶來不確定性。對上述情況,需要結合企業訴求和監管實際,積極加以改進和完善,以便充分發揮既有政策的效力。

  第三,考慮制定鼓勵跨境電商發展的綜合性指導意見。這樣,可有效加強稅收、通關、財政、外匯與風險管理、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等各類政策之間的協同性,既能更好地形成政策合力,也有利於減少政策之間不夠協調甚至存在矛盾的問題,有效放大扶持效果。此外,制定綜合性指導意見也能有效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加快體制改革協同創新,為跨境電商鼓勵政策體系的動態調整和持續更新提供依據,進一步推動其更快更好發展。

  第四,發揮好跨境電商試點區域的帶動引領作用。除了已設立的132個綜合試驗區,國家還在86個城市(地區)及海南全島開展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並於2021年3月將進口試點擴大至所有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保稅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建議動態總結先進試點區域的成功經驗,並向其他區域復制推廣,培育更多的跨境電商發展排頭兵。

  第五,著力提升我國跨境電商平台企業的能力和水平。電商平台是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傳統製造企業實現品牌出海的高效便利途徑,也是中小微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重要依托。為更好地促進平台發揮作用,應有針對性地解決其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比如如何科學界定平台對商家的監管責任,如何實現平台在客戶資信、報關、出口退稅、結匯等方面與監管部門的數據共享,如何更好地鼓勵跨境電商平台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等。

  第六,精準扶持中小微跨境電商企業。中小微企業是跨境電商發展的基礎,但由於其規模小,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在稅收、通關便利、應對匯率波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海外維權等方面迫切需要政策精準扶持。比如,針對中小微企業經常遭遇海外電商平台霸王條款傷害的情況,可考慮加強政府間電子商務爭端解決機制協商對話,探索建立中小微企業向境外電商平台申訴的多雙邊保障機制等,有效提升其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的能力。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