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吉林琿春:擦亮候鳥遷徙的“星級驛站”
http://www.CRNTT.com   2022-06-21 13:37:07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據新華網報導,6月中旬,吉林省琿春市敬信鎮九沙坪村,連片的水稻插秧完畢,42歲的村民林魁正忙著除草,今年是他種植大雁米的第九年。

  “大雁米因保護大雁而得名。為避免大雁誤食帶有農藥和化肥的稻穀,在種植過程中,我們放棄使用農藥和化肥,避免污染水體和土壤。”林魁說。

  琿春市位於吉林省東部的圖們江下游。九沙坪村所在的敬信濕地,江河貫穿,湖泊星羅棋布,既是水稻優質產地,也是候鳥遷徙“星級驛站”,多條候鳥遷徙路線在此交會。

  林魁記得,過去人鳥矛盾大。春秋兩季,數十萬只主要由雁類組成的候鳥“大軍”在敬信濕地停歇,雖然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但候鳥經過時,會踩莊稼、取食稻米,被村民稱為“大厭”。候鳥越多,當地村民損失越多。村民曾嘗試用鞭炮、鳥網驅趕候鳥。

  當時,林魁和村裡幾個愛鳥的朋友組成了護鳥隊,進行巡護、救助和宣傳等護鳥工作,逢人就講護鳥知識,但效果並不明顯。

  “老百姓確實蒙受損失,候鳥也確實需要好的環境,怎麼能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呢?”這個問題曾苦苦困擾護鳥隊。直到2013年,來這裡考察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專家解焱提出瞭解決方案:生態種植。

  “用人工除草代替農藥,用候鳥留下的糞便代替化肥,這樣鳥兒可以安心停留,村民可以種出經濟價值更高的產品。”解焱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