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ETF正式“入編”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
http://www.CRNTT.com   2022-07-04 11:04:02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據證券日報報道,7月4日,ETF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以下簡稱“互聯互通”)正式啓動。滬港通、深港通和港股通分別有53只、30只和4只ETF產品納入。

  “將ETF納入互聯互通,拓展兩地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內地與香港市場的進一步融合,有助於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香港市場穩定發展。”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內地ETF納入互聯互通後,豐富外資可投資品種,提高其投資便利性,將為內地ETF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微觀結構的改善也有助於ETF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與此同時,內地資金購買港股通ETF,也會切實助力港股市場穩定。更為重要的是,ETF納入互聯互通,還可以提高人民幣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83只ETF合計規模超6700億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次ETF納入互聯互通是在原有機制上進一步深化改革,有利於推動內地金融市場與香港金融市場共同發展。對港股市場而言,當前承載著國內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具有較強的活力與投資價值;對於A股市場而言,ETF互聯互通為外資投資內地資產提供了便捷渠道,未來有望吸引更多海外資金參與其中。

  《證券日報》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7月1日,陸股通(滬港通+深港通)納入83只ETF,規模合計6746.3億元。21只ETF規模超百億元,其中,華夏上證50ETF以522.70億元位居榜首,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緊隨其後,規模分別為473.73億元、422.51億元。

  從ETF類型來看,26只寬基類ETF規模2984.12億元,主要為滬深300、中證500和創業板指等;行業主題基金57只,合計規模3762.18億元,主要為金融、消費、醫藥、新能源、芯片、國防軍工等。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徐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ETF納入互聯互通後,將進一步促進境內ETF市場發展。一是將為境內ETF市場拓寬長期境外資金來源,境內ETF交易量以及境外長綫配置比例會逐步提升;二是提升境內ETF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三是境內投資者或會跟隨北向資金配置相關ETF;四是進一步提升境內ETF行業的集中度。

  陳靂表示,此次83只ETF基本覆蓋市場上大多數行業,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進行選擇。隨著相關交易制度的健全,未來有望將更多不同種類的ETF納入互聯互通,進一步豐富投資者可選擇的產品種類。

  “境內83只ETF納入互聯互通後,其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將提升,有關ETF一級市場申購規模有望擴大。”田利輝表示。

  ETF交易具有兩大優勢

  自2014年滬港通、2016年深港通開通以來,滬深港股機制持續優化,成為北向資金投資A股的重要渠道。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陸股通標的1527只,合計總市值71.585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比重84.41%,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1.7萬億元。

  徐猛表示,相較於股票,互聯互通機制下ETF交易有兩大優勢:一是與個股相比,ETF風險分散,流動風險小,投資風險較低;二是ETF透明度更高。

  陳靂表示,投資股票更多是聚焦微觀因素,如公司財務狀況、估值情況,發展前景等,而ETF投資則更多是關注宏觀或者中觀情況,例如投資上證50ETF、上證180ETF、滬深300ETF等具有代表性的指數類ETF,更多聚焦在國內宏觀經濟情況,而投資芯片ETF、食品飲料ETF、碳中和ETF等行業ETF,則需要聚焦中觀行業情況,判斷行業發展前景。

  “總體來看,相對於股票投資,ETF由於其持倉標的分散,整體風險弱於股票。但若將ETF細分,行業類ETF由於成份股在資產類別和產業類別上非常集中,當行業出現風險時,行業類ETF也可能面臨較大回撤,因此行業類ETF風險高於指數類ETF。”陳靂進一步表示。

  對於未來北向資金偏好,徐猛認為,其對於行業主題ETF配置需求可能強於寬基類ETF。內地行業主題ETF數量多、流動性好,同時在香港市場上沒有類似替代品。食品飲料板塊ETF和新能源車ETF有望獲得青睞。

  田利輝認為,互聯互通機制下,國際市場對內地市場的影響將更為顯著。一方面,價值投資理念能够得到更大推崇,頭部企業可以得到市場更高關注;另一方面,國際市場風險也會借助互聯互通渠道更為顯著地外溢至國內市場。因此,投資者在分析個股問題和國內經濟與政策走勢之外,還要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