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與中東歐合作十周年:未來如何持續行穩
http://www.CRNTT.com   2022-07-05 14:36:18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今年是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成立第10年。這10年來,該機制在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方面發揮了何種不可替代的作用?現狀如何?放眼未來,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將如何繼續走深走實,繼續服務於中國-中東歐國家關系乃至中歐關系發展大局?

  圍繞上述問題,“複旦歐洲觀察”學術共同體(由複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青年學者自發組成的一個學術共同體)部分成員和特邀嘉賓就此進行了深入探討,并發表各自觀點如下。
  “複旦歐洲觀察”學術共同體本文專家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簡軍波:複旦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

  馬斌:複旦大學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彭重周: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後

  特邀嘉賓:(排名不分先後):

  高曉川:華東師範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

  宋黎磊: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nextpage>

  中國-中東歐合作10年來的成果與挑戰

  簡軍波: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發展到今天,10年里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表現為:

  第一,通過有意加強經貿聯系,有效推動了中國和整個中東歐地區的經貿關系在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上的發展,成為中歐經貿關系的重要補充,也成為了“大國-地區”平等發展多邊主義合作機制的典範。

  第二,通過各類高層次官方溝通渠道,有效加強了中國與歐洲一些中小國家的政治關系,并借此推動了全面關系發展,成為中歐整體關系有益和不可替代的補充。

  第三,通過開放各類互聯互通項目,有效吸納中東歐地區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倡議項目,促進了該地區與歐洲核心發達地區的融合,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平台。

  第四,通過強化雙方經貿關系,促進了中東歐國家經濟繁榮,也促進了中國對外經濟開放。

  第五,它在整體上有益於中國與該地區人民相互了解,促進雙方教育和科技進步。

  第六,可能最重要的是,它提升了中東歐地區在歐洲乃至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影響力,也讓中國和該地區的關系從默默無聞變得衆所周知,并日益重要。

  不過該機制發展10周年之際,在高度複雜的國際局勢背景下,它也遭遇了一些挑戰,一是需要一條特別明確的戰略路綫為下一個十年發展作指導;二是該機制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需要加強;三是需要打消歐盟對該機制存續的疑慮。因此,有必要進行適當改革,繼續使該機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nextpage>

  高曉川:在當前大國關系出現新變局背景下,中國-中東歐合作跨進第十個年頭,作為新型跨區域多邊合作範式,這一機制為拓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多邊外交與務實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在美國加大對中東歐戰略倚重以及歐盟突出地緣政治作用背景下,中東歐地區內外部環境趨向複雜。深化中國-中東歐合作中的外部性矛盾制約因素愈加突出,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強化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作用值得深入思考。

  彭重周:2012年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的正式建立使中國一躍成為了中東歐地區舉足輕重的國家,也為中國發展與中東歐國家的關系提供了基本框架。同時,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對匈牙利等國對華友善態度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盡管中國官方一直強調合作機制是致力於發展經濟往來的互惠機制,但其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政治關系的良性促進作用不容忽略。

  近年來,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遇到的困難主要有2個來源。首先,中東歐國家在機制建立時的主要初衷是吸引中國投資以發展本國經濟,減少對西歐國家的依賴。但目前合作機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尚不顯著。不過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雙邊貿易逆勢大幅增長,2021年更是大幅增長29.7%,達1240.2億美元,占中歐雙邊貿易總額15%。但同時,一些國家由於對華貿易逆差,使它們的預期與實際出現了一定落差。

  其次,價值觀外交在歐洲橫行也對合作機制造成了一定衝擊。

  宋黎磊:歷史地看,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加強了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加強了與中東歐中小國家的戰略關聯度和利益融合。與此同時,依托該平台在全球治理、維護貿易自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等議題上闡明了中國的立場與態度。在經濟上,也加深了對中歐合作的窪地,包括對東南歐等歐盟候選國的政策傾斜。<nextpage>

  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未來如何繼續走深走實?

  彭重周:價值觀外交的衝擊不能掩蓋中國與中東歐經貿關系近兩年的高速發展。因此,首先要仔細研究推動中國與中東歐經貿往來大幅增長的因素,為進一步發展經貿關系提供指南。其次,對於西巴爾幹五國和歐盟成員國,要尋求不同的發展路徑。對於西巴爾幹國家,由於其未加入歐盟,且對基建投資有較迫切的需求,在中國-中東歐合作框架下進一步落實基建項目投資是與這些國家合作的重點。

  對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中的歐盟成員國,其內部法規和標准與歐盟的一致性意味著基建等中國傳統投資領域難以大規模進入。因此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國-中東歐領導人峰會上指出,推動中國從這些國家的進口,發展平衡貿易是下一步的重點。此外,還應進一步發展科研機構、學術機構、企業等方面的人文交流和合作,以此對衝價值觀外交的負面影響。

  馬斌:目前,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發展的關鍵在於增強它的獨立性、開放性,能够立足於現實,依托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發展中遭遇的現實問題,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其關鍵在於脫虛向實,在合作機制框架內建立能够發揮引導、協調、磋商等作用的機制,以此作為平台開展日常工作,服務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的發展。

  考慮到中歐關系的變化,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至少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調整,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一是加強問題導向,使機制走實,防止資源浪費,著力解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發展面臨的實際障礙或難題;二是服務中歐關系,即中國與中東歐關系發展要服從和服務於中歐關系的健康成長,使該合作機制成為中歐關系發展的有益補充。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都要以負責任的國際社會成員的角色來處理問題,提防政治操縱影響雙方關系發展;三是調適多元議題,即認可政治、經濟、社會、安全、戰略等不同議題相互促進,但不能相互替代,避免“經濟至上”的片面思維。<nextpage>

  宋黎磊:在美國等外部力量持續介入中東歐之際,我國宜將中國-中東歐合作細分,注重和歐盟等的溝通協調,還有積極與東南歐合作進程、“三海倡議”等一些地區性的組織的溝通協商(編注:“三海倡議”即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倡議,由克羅地亞和波蘭兩國於2015年提出,旨在加強地區國家間貿易、基礎設施、能源和政治合作,成員國包括波蘭、克羅地亞、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等12個中東歐國家)。

  另外,更加注重合作下沉,依托地方合作。浙江在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領域具有典型性,已成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的排頭兵。此外,應繼續推進和中東歐國家的民間往來,特別是在人文交流、教育交流方面的持續合作。尤其是開展教育合作交流卓有成效,是促進中國與中東歐民衆相互了解的最直接途徑。

  高曉川:中方宜繼續把中國-中東歐合作作為推行中國新型大國外交的積極實踐,抓住後疫情時期的發展機遇,結合多數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通過深化多雙邊務實合作增強與中東歐國家關系發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合作機制的創新性和建設性作用,為大國開展與國際上中小國家間平等友好交流提供良好典範。

  深化合作路徑應根據不同國家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方式,充分利用後疫情時期中歐產業新政策以及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帶來的新機遇深化務實合作。同時,考慮采取更多積極措施解決中東歐國家在合作機制下的優先關切,提升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高附加值產業鏈中的戰略融合,加固中國與其關系穩定發展的物質基礎,以此疏通中國與部分中東歐國家合作中的堵點。大力度宣傳“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中東歐合作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的理念,在中歐關系框架下不斷擴大中國-中東歐合作的國際影響,在中東歐國家中更多樹立如與匈、塞、希的合作典範,以更多有成效的合作成果回應一些國家暗流湧動的“安全威脅論”和“退出論”。

  簡軍波:時代潮流、國際局勢和雙方國內情況都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可以在適當改革基礎上更好走深走實。

  第一,前十年里,該機制發揮了巨大作用,今後十年,它應該繼續存在并發揮更大作用。沒有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乃至中國與許多歐洲國家的經貿聯系將因失去合作平台而失去雙方合作熱情與機會,這會讓當前緊密的中國-中東歐合作關系受到衝擊,不符合雙方利益,也不符合歐盟利益。<nextpage>

  第二,讓該機制發揮更大作用以促進雙方互利共贏。合作宜繼續建立在高度務實基礎之上,以實現合作的持續性,這意味著雙方合作以滿足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共同利益為目標,彼此關切和努力實現對方的利益;盡量讓合作滿足當地或歐盟(中國)的法律與規範,使合作成為符合國際標准,甚至能引領國際標准的合作潮流;雙方合作盡量摒棄任何不切實際或有國內國際爭議的項目,適當時候接納第三方經濟參與;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我國適當擴大和均化對中東歐投資,強化投資關系;切實提高更多企業、團體和地方政府參與機制合作項目的積極性。

  第三,將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置於中歐關系大局及中東歐地區多元主義機制發展框架內加以考慮。為了使該機制更好促進和強化中歐關系,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可適度向歐盟開放,使其更充分參與機制合作項目,實現三方互利共贏。另外,對雙方而言,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是各自發展與對方關系的平台,但不是發展雙邊關系的唯一工具。為此,我國應在積極發揮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的同時,積極從雙邊和利用其他多邊機制(如“三海倡議”等)發展與中東歐國家的務實合作關系。今後十年,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在開放、包容和可持續基礎上,一定會比今天發展得更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