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歷史不會忘記——香港紅色史跡尋訪記
http://www.CRNTT.com   2022-07-16 09:18:53


羅家大屋內的展板:東江縱隊、港九大隊主要領導。(來源:《紫荊》雜誌)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據新華網報導,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25年來,“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中國共產黨是當之無愧的“一國兩制”的創立者、領導者、踐行者和維護者。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波瀾壯闊的百年奮鬥中,香港與香港同胞從未缺席。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就領導著香港同胞進行不屈不撓的民族救亡鬥爭,在港島、九龍、新界留下了不少活動足跡,隨著歲月變遷,這些足跡多數湮沒在喧囂的市井煙霞中,然而這段歷史,從來都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尋訪這些至今尚存於香港各個角落的珍貴紅色史跡吧。

  “香港抗日第一家”:羅家大屋

  汽車從港島出發經過沙田、大埔,大約50分鐘車程來到沙頭角。穿行於鄉間公路,在車上所見都是郊野山林,有時道路沿海蜿蜒,看到大片灘塗和湛藍大海。在不遠處的對岸,隱約可見高樓林立的深圳鹽田。

  羅家大屋位於沙頭角石湧凹,距離鄉間公路不遠,由巴拿馬華僑羅奕輝於1930年興建。下車後,見一座黑瓦黃墻的嶺南式建築坐落在一小山林邊,屋子前面有寬敞的院壩,旁邊是幾座新民居。經羅氏族人同意,羅家大屋正改建為“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由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香港廣州社團總會主辦,新界鄉議局、新社聯、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等單位協辦,主要介紹東江縱隊與港九大隊的抗戰歷史,以及被譽為“香港抗日第一家”羅家的抗日事跡。

  走進大屋,見到建築物尚為高大堅實,地上鋪著嶺南民居常見的傳統方磚。大屋分隔出多間房間,現在都用做抗戰史料展覽,一塊塊新置的展板,讓抗戰紀念館初具雛形,這也將是香港首個紀念抗戰的專題紀念館。

  據當年東江縱隊政委尹林平之女、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會長尹素明介紹,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數小時即對香港發起了進攻,港英政府抵抗了18天宣布投降,香港進入了3年零8個月的日占時期的黑暗歲月。此間,香港人口由約160萬減少至約60萬。日占時期,中國共產黨是香港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成為香港淪陷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抗戰的武裝力量。在日軍進攻香港的當天,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的一支武工隊以隊員羅汝澄為向導,來到自己的家鄉香港沙頭角,羅家大屋成為廣東游擊隊進入香港後的首個落腳點,也是之後成立的港九獨立大隊的活動基地和交通站,見證了香港的抗戰歷程。羅家先後參加抗戰的有羅雨中(和妻子黃財嬌)、羅汝澄、羅歐鋒(和妻子歐堅)及其大姐羅許月(和丈夫黃翔)等11人,滿門豪傑,可謂名副其實的“香港抗日第一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