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增程式技術路線需辯證看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13:57:48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導, 最近,關於增程式技術路線的爭論頗為激烈。

  有業內知名人士在社交媒體上稱,增程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汽車模式,並感謝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開拓探索增程模式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

  不過,這一言論很快受到質疑:增程式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不能拿落後的技術割韭菜。大有不將增程式技術駁倒誓不罷休之勢。

  所謂增程,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就是增加續航里程。與普通的電動汽車相比,增程式電動汽車隨車攜帶一個發動機,增加了一個油箱。當電不夠時,發動機並不驅動車輪,相當於一個燒油的“充電寶”。

  從混動技術原理來看,增程式技術路線隸屬串聯,復雜度遠低於並聯、混聯。相比之下,並聯尤其是“串+並”的混聯模式技術含量則提升了不止一個維度。近年來,國內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普遍採用混聯模式,發動機通過發電,可以直驅車輪。這一模式不僅需要復雜的動力控制與分配策略,還要精通發動機、變速箱、電機,祗有積累深厚的傳統車企才玩得轉。

  由於既不環保,也不先進,在理想ONE熱銷之前,業內多數人士並不看好增程式技術路線。大眾中國即將離任的首席執行官馮思翰就曾表示:“從客戶價值的角度看,增程式混合動力是一項過渡技術,大眾集團不會追求這一點。”

  問題是,過渡的技術路線未必馬上就過時。增程技術需要的發動機結構更簡單,也無需復雜變速箱,這對沒有傳統燃油車經驗和技術積累的造車新勢力十分友好。而且,理想、問界等品牌也用迅速增長的銷量證明,技術力不等於產品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力挺增程技術的觀點也並非毫無道理。

  既然每一種技術路線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市場,為什麼還會引發“口水戰”呢?其實,爭論的背後除了對事實和技術本身的判斷外,還夾雜著各自的立場和利益。包括長城魏牌在內的眾多一線自主品牌,開發出了難度更高的混動技術以及產品,居然賣不過“走捷徑”的造車新勢力,換誰都會不服。此次隔空互懟,與其說是技術路線之爭,不如說是營銷大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