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約染指亞太:為安全還是為霸權?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21:20:25


 
  深深埋藏在美國心中的冷戰思維也導致美國在看待中國時戴上了意識形態偏見的有色眼鏡,認為中國在意識形態、制度、安全、經濟等方面對美國及自由主義國家發起挑戰。因此拜登一上台便高舉“自由”“民主”大旗,從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角度出發拉攏歐洲盟友,刻意渲染“中國威脅”,製造矛盾。

  在美國的推動下,北約已然淪為美國維繫霸權的工具,美國心病在哪裡,北約的戰略目標就指向哪裡。北約從建立伊始就是以美國為主導、以歐洲國家為附庸、以對抗為目標的軍事聯盟,美國之所以對北約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其在北約國家的駐軍是一大重要原因。冷戰期間,北約是美國對歐洲國家的安全承諾;冷戰結束後的三十餘年間,北約一次又一次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肆意對多個主權國家發動戰爭。因此,美國對於北約的主導地位,使得北約逐漸成為美國維護自身利益和霸權地位的工具。近年來美國逐漸從中東抽身,把重心調整到亞太地區,並開始圍繞著中國做文章,於是相應地希望將北約的戰略目標也向亞太方向“東擴”,與美國在亞太區域的盟友一道威懾中國。美國的做法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其他國家身上,盡顯霸權主義本質,嚴重地威脅到了亞太地區的安全和穩定。

  而北約頻繁對外輸出安全危機、搞小圈子對抗的行為,也在加劇聯盟內部分化的風險。北約為謀求自身絕對安全不斷東擴,釀成烏克蘭危機的苦果,給歐洲和全球和平發展造成嚴重衝擊。而北約新一輪的擴張,將進一步加劇與俄羅斯的對立,減小“緩衝區”,加速歐洲的政治與安全分裂,增大地區安全風險。幾十年來,北約已從最初的12國擴張到目前的32個成員,各國由於國家利益和面臨的安全風險的不同,很難完全達成一致,無形中增加了其內部分化的風險。美國強硬將北約成員國捆綁在一起來對抗中國,在對華問題上,無論是在G7還是北約內部,成員國仍然存在分歧。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曾指出,北約提出的對華議題太空泛,實際遠比這些議題復雜,涉及經濟、技術、價值觀、戰略,將精力放在對付中國上,會導致成員國內部出現裂痕,因為中國既是競爭對手,也是一個在全球問題上可以合作的大國。

  冷戰劇本早已過時,決不能在亞太地區重演,中國要高度警惕北約企圖染指亞太的行為,奉勸北約放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過時理念。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是世界和平發展的正能量。中國提出並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為國際社會解決和平發展等重大問題提供了大量公共產品。安全問題只能通過合作的方式解決。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一味強調權力和競爭,靠著結盟和搞小圈子的方式解決安全問題,只會加深安全危機,增加軍事衝突的風險,唯有合作才是解決安全問題的唯一方法。

  (作者:劉典,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