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長舞傳情撫海波 同脈連枝向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2-07-31 15:59:02


 

  (三)一支舞,成就兩岸默契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舞蹈來自民間,步入殿堂,論在學院。跟隨著遷徙的腳步,福建舞蹈來到了台灣,并吸收島上其他藝術養分,衍生出屬於自己的民間舞蹈。

  娛神娛人的陣頭文化在閩台地區生生不息,嚴肅的三太子衍化出了電音三太子,又歡快地搬到了論壇現場。在流行歌曲《保庇》的伴奏下,扮成哪吒三太子形象的演員跳起了別開生面的舞蹈,節奏歡快、喜慶吉祥,祈福中華、保佑平安。

  中華文化是魂,兩岸民間就是土,共同藝術根脈扎根泥土才能根深葉茂。兩岸的民間藝術團體不斷汲取在地文化,也用舞蹈串起鄉情。十年前,廈門市思明區藝術團同台中九天民俗技藝團共同編排了兩岸首部民間合作舞蹈作品——《鼓神》,用鼓樂與舞蹈的結合,把陣頭文化推上大舞台。

  2011年6月,台中九天民俗技藝團受邀來廈參加鄭成功文化節,激昂的鼓聲響徹鼓浪嶼。人來了,鼓響了,合作的心也被鼓舞了。《鼓神》以曼妙的舞步、恢弘的鼓聲,以舞蹈詩為形式、陣頭鼓作載體,演繹了兩岸以海為生的共同信俗和人文情懷,不僅捧回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也在海峽兩岸間引起了震動。台中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許振榮說:“那種融合是很美的,一樣的語言,一樣的藝術,一樣的習俗,隔著海峽共同創作一個作品,是很棒很棒的享受。”

  演出雖然落幕,情誼沒有散場。廈門市思明區藝術團團長黃秀珍與許振榮立下十年之約,一起尋找更大的舞台,帶動兩岸民衆一起跳舞。他們合作編創了兩岸廣場舞教材,巡回展演廣場舞。遠程連綫的許振榮則認為,兩岸藝術創作要回到生活的源點,關鍵就在於融合,借由生命的溫度去創造出融合的精品。

  十年之約拉近了距離,也鼓舞了人心。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鄭玉玲認為兩岸民間的交流極其重要。人同宗、藝同源。閩台文化扎根在民間,從中原傳播到福建,從福建傳播到台灣,發端於鄉野和街頭,在細節之處彰顯著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奮鬥精神。兩岸攜手、傳承、普及一脈相承的舞蹈藝術,才能讓人民在舞蹈之中走的更近。  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導演張居淮表示,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間舞蹈的根,也是舞蹈靈感的富礦,淵源深厚的閩台文化更是不斷推動著兩岸民間的交流。談及兩岸交流,張居淮曾率團前往台灣演出,鳳陽花鼓戲讓台灣老兵熱淚盈眶,陣陣花鼓敲到了心坎上,讓鄉音回蕩悠長。

  鄭玉玲和張居淮共同表示,從綫上到綫下,從舞台到廣場,我們牽手的那一刻,心的距離就拉近了,從接地氣到有默契,一次次舞蹈交流,積澱著兩岸民間的深情厚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