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與“中國芯”一同成長的“芯青年”
http://www.CRNTT.com   2022-08-02 14:35:11


 

  靠著不逃避、不放棄的“頭鐵”姿態,近年來,中國研究者奮力追趕,一批國產芯片開始嶄露頭角。“我們更欣慰地看到,自主創新的拼搏精神能在這一代青年人身上薪火相傳。”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雷達心研制團隊有關負責人說,“‘中國芯’的發展,依靠的正是這些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芯青年’。”

  科技向善,是造一顆匠“芯”的意義

  2010年夏,北京一家醫院,等待許久的吳迎心情忐忑,他馬上就要拿到新生兒的耳聾相關基因檢測結果。吳迎是聽覺障礙者,對自己下一代最大的期望是擁有正常的聽力,和其他孩子一樣學習生活。

  “235雜合,聽力學檢測正常。”看到結果的吳迎喜極而泣!此時他最想感謝的人,就是80後科研工作者張冠斌,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芯片系統主要開發人員。

  對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基因進行檢測,曾經是一道難題。而張冠斌憑借一枚小小的生物芯片,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從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張冠斌加入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從事生物醫藥研究。那時,成人耳聾基因芯片診斷技術已經較為成熟。

  “謝謝你們的芯片技術幫我找到致聾原因,可是,我能生出健康的孩子嗎?”張冠斌讀博期間一次臨床實驗時,聽到一位耳聾患者的哀嘆。張冠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芯片技術能檢測成年人的耳聾基因,可新生兒檢測領域卻是一片空白,這可能讓很多患有聽覺障礙的孩子失去及早幹預的機會!”

  從零開始,向那片空白地進發,研究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芯片系統!

  張冠斌和團隊很快遇到了問題:如何把識別基因序列的磁珠通過探針連接到芯片上?磁珠量級以微米計,探針只有6.8納米長,二者差距甚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