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東盟面臨一個更具挑戰性的課題
http://www.CRNTT.com   2022-08-03 09:41:57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網評:東盟面臨一個更具挑戰性的課題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葛紅亮

  每年的7、8月份,東南亞歷來不缺乏國際媒體的關注,今年也不例外。7月29日至8月5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第55屆東盟外長會議及其系列會議。其中,特別是第12次東亞峰會外長會和第29次東盟地區論壇,將因中美俄三國外長同時到場而備受關注。

  與以往不同的是,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的亞洲“畢業旅行”,將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作為一部分,行程安排出現的撲朔迷離,給東南亞也帶來了更多的國際關注。而她執意竄訪台島對台海及地區安全帶來的危害,包括對中美關系的巨大傷害,也引致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對台海問題與中美關系更多的討論。在8月1日的會見中,李顯龍雖然提到希望美國深化在本區域的參與,但同時也再度明確強調“穩定的中美關系對本區域和平與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并非李顯龍首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穩定的中美關系對本區域的影響。就像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諺語:兩只大象打架,受傷的是整片的草地。東南亞現今大多數國家都希望看到中美關系呈現穩定的態勢。

  首先,這是東南亞地區國家聚焦發展與地區安全之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就開始呈現出“經濟大動蕩、體系大變革和格局大調整”的趨勢,及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論斷的提出,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安全及治理的不確定、不穩定更趨突出。但即便如此,東南亞作為新興國家的集聚地,卻一直滿懷希望。

  在過往將近10年時間裡,東南亞國家一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綫”。哪怕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到現在,東南亞依舊算得上全球經濟從穀底複蘇最早和最快的一個板塊。不僅如此,在世界經濟動蕩調整中,東南亞市場頗受全球資本和企業的青睞,成為了如今全球產業鏈、價值鏈調整和重塑的“幸運兒”。<nextpage>

  除了經濟,東南亞在地區政治、戰略與安全上也韌性滿滿。東盟自2015年宣布正式成立“東盟共同體”後,即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更是以“中心性”訴求為核心提出了2025年願景。除一如既往加強加快共同體建設外,東盟以“印太展望”在地區戰略層面表達了自身的想法與規劃;以主導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進一步擴大了東盟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話語權;以先後與中美俄進行雙邊聯合軍演宣示東盟在地區安全框架中將持續發力。可見,東南亞是一個“希望”情感主導下的地區,廣泛聚焦經濟發展與地區安全是這種情感的內在意義,而穩定的中美關系也是這一邏輯所需。

  其次,東南亞致力於中美關系的穩定,也是地區因應大國競爭的手段與戰略出現變化的表現。東南亞滿懷希望的地緣情感,并不意味著它們不“焦慮”。事實上,美國挑起的大國之間的競爭及這一過程中的軍事化色彩加重,讓東南亞感受到日漸顯著的“選邊站”壓力,地區不對稱發展與局勢失衡更對東盟軟硬實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驗。

  雖然東南亞地區國家一再表示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但并不意味著,不選邊就足以應對大國競爭及其日益顯現的軍事化。對東盟來說,有一個課題極具緊迫性,即東盟如今主導下的地區安全架構是否還能適應現有的大國關系演進。顯然,隨著大國關系的劇烈演進,以及地區與國際形勢日益凸顯的“不確定性”,此前適宜東盟采取“大國平衡”戰略和促使大國保持良性競爭關系的地區環境不斷遭到破壞。這導致東盟通過大國平衡、對衝,在大國競爭中獲得權衡、取舍與運作空間的傳統做法越來越難以為繼。

  這就意味著東盟因應大國競爭及其不確定的策略,勢必將有所改變。舊有的以中美在地區保持動態性平衡的原則,已不能滿足東盟應對大國競爭的需要。而避免“選邊站”的路徑,是管控好大國競爭及促進誕生一個不需要“選邊站”的地區與國際環境。為此,中美在東南亞和全球創新關系模式,并確保良性競爭與和平發展,為地區國家所期待。基於此,中美能否在東盟框架下多一個尋找正確處理彼此關系新方式的選項,將不僅考驗著中美兩國的智慧,更為東盟在新時期推進區域安全實踐提出了一個更大、更具挑戰性的課題。<nextpage>

  由此可見,東南亞希望看到穩定的中美關系,既是地區國家對於“和平與發展”的需要,又是它們在“選邊站”壓力和不對稱發展焦慮下,在應對大國競爭方面如何轉變應對戰略的一種展現。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東南亞這一立場也并非“少數派”,世界對穩定的中美關系也有著非常大的期待。在新冠肺炎疫情遲遲不能結束,美歐紛紛進入高通脹時期,糧食危機、能源危機不斷威脅非洲、拉美等地區的時候,“穩定”和“發展”對世界是最珍貴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