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談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http://www.CRNTT.com   2022-08-03 18:48:10


 
  湯廣福表示,國際經驗表明能源保供與能源轉型並不矛盾,轉型也是一種保供。需要改變過去100多年的電力系統理論,把傳統剛性電力系統變得更為柔性一些,充分挖掘多種資源的靈活性,包括發電側的靈活性運行、電網側的時空互補、需求側動態負荷的靈活性,支撐風電光伏的高比例發展,最終支持電力系統2025年碳達峰、2050年近零排放的目標。

  CCUS不可或缺,需探索降低能耗與成本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許世森表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靈活性電源支撐,在我國需要煤電作為靈活電源進行支撐,否則很難實現能源安全供應。據預測,到2060年化石燃料發電還將每年排放20億噸二氧化碳,要實現電力系統的碳中和,就需要通過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進行捕捉和封存。

  “未來,CCUS是實現‘3060’雙碳目標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技術。”許世森稱,國際實踐證明CCUS技術是可行的。國內研究和實踐也顯示,我國地質條件具備巨大的封存潛力,隨著技術進步,未來CCUS將具備可接受的經濟性,到2050年我國或將具有全面推廣CCUS應用的條件。

  我國的CCUS技術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在大規模全流程工程示範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許世森指出,進一步降低能耗和成本是CCUS研發和工程化的重大課題。

  許世森介紹道,當前燃燒前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約為每噸150-200元,燃燒後大概約為每噸250-350元。根據國外CCUS全流程示範的成本分析,捕集成本約占CCUS總成本的70%,輸送和封存成本約為30%。未來研發的目標是將燃燒後的二氧化碳捕集成本降至每噸200元以下,加上輸送和封存的成本總價控制在250-300元,與風電光伏加儲能電池的電價相比更有競爭力。

  “CCUS是實現雙碳目標不可或缺的托底技術,優先的選擇,應該加快技術研究和全流程工程示範,通過示範驗證技術,積累數據,為大規模推廣應用和制定相關支持政策提供依據”許世森稱。
我國電力傳統調度運行體系亟須升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