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夏中建:有華人的地方就需要扎作
http://www.CRNTT.com   2022-08-08 10:08:15


 
  非遺傳承的挑戰

  一把尺、一把剪、一捆竹篾、一叠砂紙,扎作師傅運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和材料,經上色和組裝,可以製作出千變萬化的手工藝品。香港常見的制成品包括花炮、花燈、龍頭、獅頭和紙質祭品等。

  20世紀初,香港的扎作行業十分興旺,曾經出現不少大型紙扎鋪。40年代末,一些內地扎作師傅來港,香港扎作行業迎來最蓬勃的日子。60年代,香港的手工花燈還經常出口至英國、美國、瑞典等國家。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和時代變遷,扎作行業日漸式微。夏中建回憶,上世紀80年代,他的工作坊尚有20多名扎作師傅。如今,算上自己和兒子,天寶樓也祗有4名扎作師傅。

  夏中建形容扎作是一個“很悶”的行業,年輕人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日復一日在同樣的環境里工作十幾個小時。

  2017年,扎作技藝被列入首批“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了保護和傳承這項民間藝術,夏中建和其他手藝人與不同機構合作舉辦工作坊,向市民和學生傳授扎作技藝。

  每周3天,夏中建都會去當地學校進行扎作教學。在坪洲島一所小學,夏中建教學生製作錦鯉花燈,他負責製作魚頭,而孩子們負責製作魚鱗。

  “每天他們放學後都會做一片魚鱗放上去,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再過一個月就可以做好一盞兩米的錦鯉花燈,剛好能趕上中秋節。”夏中建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