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推動人工智能加速擁抱實體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22-08-10 10:24:56


 
  任保平(西安財經大學副校長):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對改造傳統產業、帶動新興產業、催生新商業模式以及增強生產端與消費端協同有重要意義,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持。不過,目前我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還面臨一系列瓶頸制約,主要表現在:超前研發布局缺乏系統性,政策法規支持體系和標準體系欠缺;缺少重大原創成果,需繼續加強包括基礎理論研究在內的各項研究,同時移動端或物聯網設備等硬件設施難以滿足人工智能算法需求,需進一步突破;人工智能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產業生態不完善,應用場景“碎片化”,與產業場景深度結合尚在探索中;基礎設備改造尚不能滿足要求,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前提是自動化和信息化,在這方面無法達標將導致人工智能技術難以和實體經濟有效對接;人工智能高端、復合型人才缺乏等。

  突破瓶頸制約,推動人工智能加速“擁抱”實體經濟,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首先,做好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路徑設計。一方面,確立整體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產業融合的戰略規劃,設立整合推進機制,有效協調部門間、區域間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需構建激勵機制,以全面釋放經濟主體活力和能動性,發揮新一代人工智能對經濟各層級發展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構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支持體系:完善涉及人工智能發展的法律法規和道德框架,特別是加強對信息安全、人機一體、無人自動系統等領域規範;確立人工智能技術標準和知識產權體系,加快推進應用領域和行業協會相關標準制定,加強專利保護機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和評估體系,針對其復雜性、風險性及不確定性等問題構建預警機制和風險管控體系。

  其次,加強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目前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不平衡空間分布、低效數字信息收集、傳輸、挖掘和利用等問題,加強寬帶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寬帶網絡普及程度,提高網絡用戶普及率,通過提速降費加快社會數字化進程。加快推進鐵路通信傳輸網、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全國高速公路信息通信聯網等工程建設,整合各路段通信傳輸資源,優化交通信息網絡。縮小數字基礎設施空間失衡,推進網絡寬帶發展,化解數字壁壘,構建統一大數據信息平台,形成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都比較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鏈。積極推進行業和企業數字化、信息化轉型,把人工智能技術和智能設備裝備應用於實體經濟各產業和產品製造各環節,實現產業和企業設備數字化、運行智能化,提高數字化、信息化水平。

  再次,培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產業生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要產業政策支持,也需要建設有效學習型社會環境,構建“全局促進,重點突破”的產業生態。產業層面,要全面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與各層級經濟活動融合,重點推進智能製造發展,為實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製造強國提供有力支持。區域層面,要進一步優化人工智能產業空間分布與發展。在經濟水平和人工智能發展處於前沿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積極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更好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輻射帶動作用。對於發展滯後的中西部地區,側重將人工智能作為共性基礎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規模化。人才培養層面,要吸引和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加強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引導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人才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