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面提升資本治理效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8-12 08:16:40


 
  部分專家還提到誤讀在社會蔓延的另一原因——有些媒體和自媒體或由於對政策把握不准、瞭解不夠,或出於流量考慮,過度解讀和誤讀了監管初衷。

  2021年至今,市場監管總局查處壟斷相關案件超過200起。從市場主體性質看,既有國企,也有外企,還有行業協會;從案件涉及領域看,既有新興的互聯網業務,也有物流、零售、製造業、醫藥、公共服務等傳統行業。但部分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將原本一視同仁的監管,誤導集中到個別行業、個別企業,甚至把企業因為經濟形勢或自身決策導致的經營壓力歸結於“監管風暴”,而智能推薦和流量法則又讓這些聲音越來越強、越傳越廣。可想而知,當社會頻繁接受這些信息,很難不將資本野蠻生長、反壟斷與平台經濟劃等號。有財經學者撰文建議,政府在出台相關政策時,要更加清晰地說明目的是什麼、不是什麼;政策出台前要進一步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企業家也要仔細去讀文件全文、原文,不要在社交媒體上聽風就是雨,自己嚇自己。

  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邏輯沒變,我國充分尊重資本及其所有者權益的制度框架沒變,資本及其合法權益的保障也不會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道富認為,資本和監管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共同促進經濟社會良性發展。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相信誤讀同樣是階段性的,資本與監管需要度過磨合期。

  明確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監管規則

  近期,多個部門密集釋放了“穩”的信號,市場信心正在回暖。但是,市場主體更關注政策執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如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這個問題並沒有現成的答案。

  調研中,一些專家坦言,“資本怎麼管”是個新課題。中央多次強調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為資本的未來定了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資本活動要依法進行,又為監管明晰了方向。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資本的使用和監管絕不能照搬照抄,搞“拿來主義”和“本本主義”行不通。立足當下,亟需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抓緊明確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監管規則。

  市場化,要求妥善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監管應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該放的堅決放,該管的堅決管好。要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要相信市場、依靠市場,平衡好各方利益,注重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在調節發展失序時應更多使用市場化手段。

  法治化,要求堅持依法監管的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資本活動要依法進行,資本治理要依法監管。遏制資本無序擴張,不是不要資本,而是要資本有序發展。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要抓緊完善,已有法律法規的要嚴格執法監管。提倡什麼、禁止什麼,用法律法規的形式把規則確定下來,從而讓市場主體有法可依。法律和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要嚴格規範監管行為,公開執法標準,優化工作流程。

  國際化,要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推動相關領域改革創新。要參考國際成功經驗,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眼全球產業前沿,在標準、體制等方面創造有利於市場主體參與國際競爭的大環境,通過國際市場的更深度融合,來發揮資本的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監管原則通過什麼體現?就是黨中央多次提到的“紅綠燈”。設想一下,行駛在繁忙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車輛依靠紅綠燈的指揮才能有序通行。當資本行駛在追逐利潤的車道上時,也要習慣於抬頭觀察“紅綠燈”、解讀其中釋放的信號,這個“紅綠燈”就是對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的具體呈現。“紅綠燈”的實質,是強化法治思維,明確資本邊界,糾正社會資源配置上的扭曲,促進高質量發展與分配公平正義。通過事先規則設定,重點劃分哪些領域禁止資本進入,哪些領域鼓勵資本大展拳腳,更好積極引導資本進入“應作為”的領域,釋放市場活力,充分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

  亮“綠燈”,關鍵是一視同仁。理論和實證研究均表明,政府很難代替資本判斷什麼行業值得投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曾錚認為,如果把“綠燈”視為市場准入條件,那麼必須明確規則,讓資本知道自己該不該參與。“綠燈”管理還應該是過程式的治理,要對企業的經營過程進行合規管理,不能事後以罰代管,對一部分重點企業可建立名單制,進行常態監測和定期監督。

  亮“紅燈”,則需要明確底線。這些規則和底線應當通過法律法規、負面清單的形式來體現。有專家建議,在教育、醫療、文化、公共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應逐步建立負面清單,明確禁止進入和有條件進入的範圍。

  不管“紅綠燈”如何設置,其最終效果是要讓市場主體擁有更加穩定的預期,讓資本知道哪裡能去、哪裡不能去,避免超速、軋車道等違規行為。

  資本像流水,不眠不休。對資本來說,中國是一片蘊含著無限可能的沃土。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圖景,將繼續對全球資源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當前,在推出一系列監管新規之後,還要注重解決制約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以刺激社會資本創新活力和生產率增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為各類資本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各類資本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而一個發展壯大的中國市場又將為資本提供發展和創造利潤的新空間。資本與監管之間的這一良性互動的關係,值得期待。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本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牛瑾、佘穎、陳果靜、郭子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