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需解決矛盾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2-08-18 08:34:40


   
  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業數字基礎薄弱,多數仍停留在信息化初級階段,數字技術尚未得到普遍應用。另一方面,權威標準較為缺乏,數據互通性較差。傳統產業應用場景復雜,涉及種類繁多的生產裝備,各種網絡協議、工業協議和數據格式之間缺乏權威的統一標準,使得數據之間難以兼容互通,也就難以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
  
  這些問題使得現代通信、智能裝備等數字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難度加大,企業也難以依托平台實現對數字技術的有效吸收和應用。
  
  找准解決問題的著力點
  
  文章認為,針對目前存在的這些突出矛盾,需採取有力舉措,在加快推動產業基礎再造、增強產業鏈控制力、促進數字產業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等方面切實發力。
  
  一要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產業基礎再造。著力構建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切實轉變觀念,鼓勵企業在細分領域做精、做深,推動中小企業朝“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產業鏈生態環境,尤其是幫助其建立與大型企業之間的合作聯繫,塑造其在產業鏈條中的互補性功能定位;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市場需求,為其創新技術、產品的商業化和基於應用的後續成長迭代提供機會。
  
  二要發揮國有企業在補鏈、強鏈中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對戰略性產業鏈的控制力。中國需要增強自主可控能力的產業恰恰是發達國家的優勢產業,如果購買引進的傳統路徑遭遇阻礙,那麼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堅持自主創新就成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要路徑。應聚焦重點領域,以重點保障戰略性產業鏈自主可控為目標,基於市場原則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同時把握好自主可控與競爭效率的平衡。一方面,發揮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開展重點產業篩選、產業分層分類、產業鏈短板梳理等工作,為集中力量補短板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創造條件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引導不同規模、各類所有制企業在創新生態中承擔相應的任務和角色,更好激發產業體系的創新效率和活力。具體來看,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可重點攻關那些需要長期投入和累積基礎的技術領域,依靠累積性創新優勢破解“卡脖子”難題;中小企業可以發揮在細分領域的專業化優勢,主要承擔配套產業和其他細分領域中具有顛覆性的創新任務。
  
  三要以互聯網平台為抓手促進數字產業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數字產業本身就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數字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路徑。數字產業與傳統產業在融合發展過程中能夠實現相互協同、共同演進。傳統產業可引入數字技術,將數據、信息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同時又可以為數字產業提供大量應用場景和反饋數據。在此過程中,互聯網平台發揮著連接主體、歸集數據、匯聚應用軟件等關鍵作用,是促進產業融合的重要一環。對此,要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平台、雲服務平台、共性技術平台建設,幫助中小企業搭載低成本的基礎性數字化軟件,使中小企業更好融入互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現代產業體系;要盡快推進通訊協議與標識標準的統一,規範各行業在互聯網平台應用領域的指導準則、技術標準、管理規範等;要注重提高互聯網平台的安全保障能力,構建平台標準與行業秩序規範,增強平台的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