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國“四不像”法案自欺欺人
http://www.CRNTT.com   2022-08-19 09:14:55


圖為8月1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16日簽署《通脹削減法案》,聲稱這項涉及醫療保障、清潔能源、稅收等內容的法案能緩解通脹、削減赤字。

  但美國批評人士認為,這一法案只是盯著短期選舉利益,抑制通脹實際效果非常有限。而且法案計劃新增投資約4370億美元,如此繼續“放水撒錢”的舉動反而可能進一步推高美國國內通脹,并給世界經濟複蘇帶來更大風險。

  重新包裝為選舉

  拜登在法案簽署儀式上聲稱,《通脹削減法案》“將給美國帶來進步和繁榮”,將在未來十年內削減約3000億美元聯邦赤字并創造約7400億美元財政收入。

  然而,一些美國專家和媒體指出,該法案名為“削減通脹”,實際卻與應對通脹無關,只不過是對拜登政府去年提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重建更好未來計劃》的重新包裝。

  當時,《重建更好未來計劃》不僅遭到共和黨議員反對,就連民主黨內也有關鍵議員因擔憂政府繼續“放水撒錢”會讓通脹惡化予以反對。今年7月下旬,民主黨內達成一致,將這一法案“縮水瘦身”後重新包裝成如今的《通脹削減法案》。法案8月初在國會兩院通過。

  美國時政評論人士斯蒂芬·米勒在《華盛頓觀察家報》網站撰文指出,白宮、民主黨人以及一些媒體“玩文字游戲”,費盡心思包裝和宣傳《通脹削減法案》,目的是在中期選舉前提振民主黨選情。

  美國中期選舉將於11月舉行,目前民主黨選情不容樂觀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拜登政府應對通脹不力。今年3月以來,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一直維持在超過8%的高位,民衆對此頗有怨氣。<nextpage>

  法國《回聲報》網站文章指出,距離中期選舉只有三個月,白宮和民主黨希望將這一法案當成工具和政治賭注。

  政策目標難實現

  盡管拜登強調新法案對增加財政收入和削減通脹的積極作用,但不少美國經濟學家認為,法案不會對通脹產生實質性影響。據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預算模型估算,該法案會在未來幾年將通脹降低約0.1個百分點,“這在統計上幾乎與零沒有區別”。

  新法案的重點內容包括:美國聯邦政府計劃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領域投資約3690億美元;在醫療保障領域投入約640億美元;對部分大企業征收15%最低稅。但美國輿論對此出現不少質疑之聲,認為法案在這些領域的政策目標難以實現。

  在清潔能源領域,為爭取部分有化石燃料行業利益集團背景的國會議員支持,法案中包含了一些有利於該行業的措施,如允許對聯邦土地和水域進行拍賣以便開采化石燃料等。

  在醫療保障領域,法案中旨在降低處方藥價格的聯邦政府與藥企談判制度被指適用範圍過窄且生效時間過晚。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批評,該法案在醫療保障領域給予民衆的福利不够,忽視了沒有享受聯邦醫療保險的大多數美國人。

  在企業稅問題上,有分析指出,提升最低企業稅不僅難以讓制造業回流美國,還可能將多出的稅負通過更高價格和更低工資轉嫁給消費者和勞動者。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刊文評論,這可能是美國自新冠疫情導致衆多小企業破產以來,從中產階級流向企業和國家的最大一波財富轉移。<nextpage>

  繼續“放水”害全球

  對於美國目前嚴重的通脹問題,不少經濟學家指出,這是美國政府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和超寬鬆貨幣政策共同作用的惡果。

  自2020年3月以來,美聯儲為應對疫情暴發後的經濟困境推出了一系列超常規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推出多輪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包括前總統特朗普政府約2.3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支出法案、拜登政府1.9萬億美元“美國救助計劃”等。過去兩年的財政刺激力度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這些舉動都為美國當前的通脹問題埋下了伏筆。

  由於美元占據的霸權地位,美國上述做法的不良後果并不僅限於其國內。全球經濟已經感受到美國“大放水”的衝擊,許多國家也面臨嚴重通脹問題。不僅如此,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美國還濫用經濟制裁“大棒”,擾亂全球供應鏈,進一步加劇了世界經濟面臨的通脹壓力。

  面對自身和全球通脹問題,美國不僅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在《通脹削減法案》中繼續“放水撒錢”。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等美國主流媒體都不約而同將該法案稱為“大規模新開支法案”。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刊文說,《通脹削減法案》是拜登政府去年推出的瘋狂開支政策的重演,而這些政策已經導致全球經濟陷入亂局。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經濟與國際研究所主任馬科斯·皮雷斯認為,美國采取的單邊經濟金融措施一直存在影響世界經濟的風險。俄羅斯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項目主任雅羅斯拉夫·利索沃利克說,美元在全球結算中仍然發揮主導作用,美國“應該承擔相應責任,其政策必須考慮世界經濟的利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