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http://www.CRNTT.com   2022-09-05 16:46:07


  中評社北京9月5日電/據人民網報道,前不久,“力箭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這枚火箭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制,起飛推力200噸,可以把1500公斤的載荷送到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

  “‘力箭一號’的首飛成功,使得我國的固體火箭跨入了世界先進固體火箭行列!”首飛成功後,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中科宇航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楊毅強難掩內心激動和喜悅。

  “力箭一號”從2019年開始研制,迄今為止科研團隊突破了6項重大關鍵技術和13項國內首次使用的技術。正因為有這些重大技術創新,這枚新火箭僅用不到3年的時間便成功亮相太空。

  楊毅強介紹,多項技術創新賦予了“力箭一號”運載能力大、入軌精度高、設計可靠性高、響應速度快、發射效率高、保障要求低、發射成本低、使用靈活便捷、環境適應性好等一系列優點,豐富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能力譜系,為我國運載火箭領域的技術變革作出貢獻。例如,科研團隊首次將發動機整體一次性裝藥量提高到71噸,推力提升到200噸,運載火箭動力水平獲得較大提高;創新性地采用真藥發動機水平狀態試驗模式,以空氣彈簧多點支撑狀態,完成了國內首創大噸位箭體水平模態試驗,大幅縮短試驗周期,降低對試驗設施保障條件的依賴。

  “力箭一號”研發過程中,科研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突破傳統的研發思維、研制方法和生產方式。在“力箭一號”的設計理念上,楊毅強提出“簡單即可靠”的觀點,火箭設計也朝著集成化、通用化、模塊化方向發展。科研人員通過對飛控軟件進行優化,減少“力箭一號”箭體零部件,最終箭上產品數量比傳統火箭減少了50%,地面試驗設備減少了80%。

  “力箭一號”是新型研發體制下誕生的一枚面向商業市場的新型火箭。研發過程中,從算法到算力,也都得益於中科院力學、數學等基礎研究實力的支撑。“我們既是企業的研發團隊,也是中科院的‘實驗室’,我們要勇於做航天技術的開路先鋒,只有靠創新才能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楊毅強說。<nextpage>

  楊毅強表示,接下來,研發團隊將轉向火箭回收技術突破等相關工作。火箭回收技術可以實現發動機重複使用,回收檢修後的火箭可繼續執行任務,進一步提升火箭投送能力,大幅降低發射成本。回收的火箭也可以准確落在預定區域,減少對落區的安全威脅。從商業航天發展趨勢看,火箭回收技術是目前實現太空旅游需要突破的核心技術。國內實現太空旅游的相關技術以及故障反饋系統已趨向成熟,有望逐步實現亞軌道旅行。

  楊毅強透露,去年中科院已進行過火箭回收的相關算法驗證,今年計劃將從陸地發射大型飛行器,進行海上回收的相關技術試驗,進一步驗證相關算法。

  “中國的商業航天發展是中國航天的重要補充力量。面向大衆的太空旅游、太空經濟,將是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新空間。商業航天產業成熟的標志是進入大衆消費市場,讓航天高科技為普通人所用、所享。”楊毅強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