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評觀察:人民幣匯率短期下跌屬正常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22-09-09 00:20:39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來源:中國網)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 張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期逼近“破七”,達到兩年來新低,引起各方關注。筆者認為,人民幣匯率下跌與當前中美經濟發展的短期狀況有關。匯率波動是中國經濟開放的正常現象,目前央行調控匯率的政策工具也比較多,另外,人民幣貶值也有利於我國的外貿出口,因此對於是否“破七”無需過多擔憂。

  筆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美國經濟進入恢復期,經濟增速較快。2020年、2021年,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美國採取的是貨幣“放水”策略;2022年歐美疫情形勢好轉,經濟快速增長,同時也面臨“放水”帶來的通貨膨脹危機,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收緊銀根,開始“收水”;與此同時,中國在疫情前兩年採取了相對保守的貨幣政策,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今年實施的是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多次降准降息。貨幣政策的差異導致中美兩國利率反向變動,即美國的利率升高,中國的利率下降,進一步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

  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降並不是個別現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在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說,美元今年以來升值了14.6%,在美元升值背景下,SDR籃子里其他儲備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貶值,人民幣也貶值了8%左右,但是和其他非美元貨幣相比,貶值幅度是最小的。比如1-8月歐元貶值了12%,英鎊貶值了14%,日元貶值了17%,人民幣貶值8%。這意味著在SDR籃子里,人民幣除了對美元貶值以外,對非美元貨幣都是升值的。

  筆者認為,中國是市場經濟、開放經濟,出現匯率波動是正常現象。2018年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特朗普政府指責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正說明中國的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可以發揮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

  此外,過去兩年出口為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年以來,中國的外貿承壓,人民幣適當貶值對紡織、電子、家電等以出口為主的行業來說也是利好消息。

  對於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趨勢,正如劉國強所說,人民幣長期的趨勢應該是明確的,未來世界對人民幣的認可度會不斷增強,這是長期趨勢。但是短期內,雙向波動是一種常態。“合理均衡、基本穩定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我們也有實力支撐,我覺得不會出事,也不允許出事。”

  筆者認為,短期看,中國人民銀行的工具箱有足夠的工具應對匯率大幅度貶值,這是劉國強所說的“有實力支撐”,例如逆周期因子、外匯存款準備金等。長期看,人民幣不存在貶值基礎,隨著中國經濟恢復、國際經貿格局的變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會回到7以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