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循環效率水平
http://www.CRNTT.com   2022-09-08 08:02:18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特別是當前,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叠加交織,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積極有效應對持續增多的風險挑戰,必須堅持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在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同時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可以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璐文章表示,新發展格局,既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又強調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是相輔相成的,特別是要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
  
  文章稱,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應對風險挑戰的有力舉措。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反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生局部斷裂的風險加大。我們祗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還要看到,我們擁有進一步做強做優國內大循環的物質基礎和顯著優勢。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做強做優國內循環的物質基礎越來越厚實。同時,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和具有超大規模市場的國家,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市場資源和完備的產業體系是中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發展既要扎扎實實、步步為營,又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儘管內外部環境發生嚴峻復雜變化,但我們要始終堅持敞開大門搞建設。既要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並以此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又要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中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切實增強中國出口產品和服務競爭力,增強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
  
  文章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更好暢通國內大循環,就要推動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實現循環流轉。特別是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放在暢通國內循環的層面上看,提升供給能力,挖掘內需潛能。
  
  一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面向未來,需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等方面切實發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