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好新型舉國體制突破“卡脖子”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22-09-11 08:27:48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今天中國發展的基本盤,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別人對我們打壓加碼,反而是倒逼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制度優勢、創新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的契機。立足用戶需要,深耕自主研發,大膽闖、大膽試,獲得更多上路機會的中國“智造”,突圍而出的概率必將大大增加。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不斷遭遇打壓封鎖,尤其是作為科技強國的美國“技術民族主義”升級,持續加碼對華“技術脫鈎”,不是通過所謂國內法案限制中美企業合作,大搞貿易霸凌、大行科技霸權,就是打造“技術聯盟”,拉攏或迫使盟友選邊站隊,編織技術封鎖網絡。面對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巨大現實風險,從制度層面進一步明確新型舉國體制,加速統合創新資源、培育競爭優勢,彰顯了我國攻堅克難打硬仗的堅定決心。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到,對此,中國人早就有清醒認知。無論是新中國成立之初頂住外部封鎖構建完整工業體系,還是改革開放後深耕產業布局,在全球競爭中做大做強“世界工廠”,還是如今潛心攻堅,神舟、北斗、嫦娥、天眼等創新盛果集中噴發,中國人始終把牢獨立自主的定盤星,按照自己的節奏辦好自己的事。可以說,今天中國發展的基本盤,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如果說,曾經浩蕩的全球化潮流,還曾讓一些人認為“造不如買”,那麼日漸嚴峻的外部環境,已經讓更多人對科技自立的必要性、緊迫性有了深切體認。

  化危為機,是中國人應對風險挑戰的傳統智慧。將封鎖圍堵化作攻堅動力,離不開制度的支撐、資源的投入。在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依托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正是我們獨特的制度優勢之一。70多年一路走來,我們依靠舉國體制在關鍵領域迎頭趕上、彎道超車,同時也不斷錘煉著國人的集體主義精神。時移世易,舉國體制的內涵和外延,也隨實踐變化不斷調整優化。如學者所言,當下所言的“新型舉國體制”之新,一則“新”在充分包容與尊重市場,承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基本規律;二則“新”在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

  這個升級版本,既是我們尋求破局的自主戰略選擇,也是對愈演愈烈的外部打壓的堅決回應。從國際趨勢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創新方向逐漸從技術創新轉向科技創新,科學研究範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大範圍、多領域的協同創新成為“剛需”。以芯片為例,從最初的材料提純、晶圓製造,到軟件開發、芯片設計,再到光刻機製造,每個環節都相當於一個單獨的行業。從這個意義上說,別人對我們打壓加碼,反而是倒逼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制度優勢、創新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的契機。充分用好新型舉國體制,更好實現政府和市場的有機結合,推動跨地域、跨主體、跨行業的創新要素的集中集聚集成,必能形成巨大合力突破“卡脖子”難題。

  “智者慮事,雖處利地,必思所以害;雖處害地,必思所以利”。如今的國際形勢對於科技創新而言,短期看是劣勢,長期看未嘗不能激發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能量。以我國的突出短板“缺芯少魂”而論,中國並非沒有國產化的努力——Linux在2000年曾獲“不亞於Windows98”的肯定;龍芯項目也一直在艱難前行。只不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因為國外產品占據市場,國內產品缺少足夠的上路機會與市場檢驗,自然也就失去了快速成長的機會,甚至遺憾折戟沉沙。可再看另一邊:美國猛烈打壓之下,華為芯片加速研發,鴻蒙系統提前亮相。如若芯片與操作系統更早面臨“不得不用”的處境,如今是否早有別樣光景?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何比爾•蓋茨曾直言:斷供只會加速中國芯片的自給自足。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高科技產品終究是需要“用”的,不用就不知道好不好用,越不知道好不好用就越不敢大規模用,就越難產生信心、贏得發展前景。回溯當今市面上搶手的眾多產品、軟件硬件,無一不是沿著“一半是創新,一半是應用”的路走過來的。正是在一批又一批的使用反饋中,日臻完備的“補丁”、不斷修復的漏洞才打磨出更加優質、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不僅有龐大的用戶,而且有對於好產品的強烈追求。立足用戶需要,深耕自主研發,大膽闖、大膽試,獲得更多上路機會的中國“智造”,突圍而出的概率必將大大增加。這個過程可能慢一些、久一些,還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祗有堅定邁出第一步,才有希望在未來徹底擺脫依賴,趕上創新潮頭,自己成為巨人。

  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這本就是中國科技發展歷程的生動縮影。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充分用好新型舉國體制,我們相信會有更大的突破。這個過程可能經年累月,但唯有這必經的“慢”,才能成就最安全的“快”。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胡宇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