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9-16 08:30:03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做好我國經濟工作的邏輯起點。從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看,在經歷長期高速增長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通過高質量發展,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從需求結構變化看,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人民群眾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日趨個性化、多樣化,必須以高質量發展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從國際經驗啟示看,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祗有十幾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這些取得成功的國家和地區,就是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後實現了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我國要順利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需要順應並遵循這一經濟規律。

  高質量發展是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型增長,必定因能源、資源、環境等約束條件日趨緊張而不可持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曾經在我國發揮了很大作用,大兵團作戰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步伐,但現在再按照過去那種粗放型發展方式來做,不僅國內條件不支持,國際條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續的,不抓緊轉變,總有一天會走進死胡同。”高質量發展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將促進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高質量發展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朴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更加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這個“需要”不是一般需要,而是“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經濟發展帶來的消費需求質的變化。高質量發展聚焦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著力推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相匹配,為產品和服務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將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人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

  高質量發展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為雄厚物質基礎的必然要求。縱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要想實現富強,不僅需要經濟總量的增長,更需要經濟質量的提升。有量無質的發展,必然是大而不強。今天,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萬美元,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台階。但也要看到,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們的發展仍有很大差距。必須通過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科學技術、人力資源、生產資本等要素水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升經濟的質量和韌性,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為雄厚的物質基礎。

  高質量發展是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洞察時代變遷、準確把握發展規律,在實踐中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習近平經濟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我國經濟工作的科學行動指南。這一重要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人民性、時代性、實踐性、開放性。

  推進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要實現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祗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高質量發展必須瞄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斷深化,必須聚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持續升級,必須圍繞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謀篇布局,必須致力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統籌發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十年來,我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5萬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10億人。實踐證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原則和必然要求。

  必須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實現內涵型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裡,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國家科技創新事業提出一系列奠基之舉、長遠之策:作出建設科技強國的重大決策,確立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目標,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針對“卡脖子”問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力度,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1.91%增長到2021年的2.44%,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從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二位,天宮、蛟龍、中國天眼、大飛機、北斗等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不斷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實踐證明,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和根本支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